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7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教育   10815篇
科学研究   1781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1180篇
综合类   1104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693篇
  2025年   3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1235篇
  2011年   1325篇
  2010年   965篇
  2009年   966篇
  2008年   1102篇
  2007年   1281篇
  2006年   1098篇
  2005年   953篇
  2004年   831篇
  2003年   733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的价值、武术价值的本质、价值观、武术价值观的论述,说明武术的价值、武术价值观以及武术的发展与人的价值观的联系,使中华武术的价值显现越来越广阔,以期使人们对中华武术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2.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在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生产力价值、社会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对竞技体育领域科学技术的价值进行了辨析,旨在对其进行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驾驭,使其最终为竞技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63.
现如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长久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都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理念。而忽略对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采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解决我国高职教育的薄弱问题,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和技能。从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4.
树立公共图书馆的品牌形象,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新时期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题。时代的发展对树立公共图书馆品牌形象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65.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所确立的婚姻财产制是一般共同制,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极为广泛;1980年《婚姻法》排除了1950年《婚姻法》的夫妻婚前财产共同制;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及其后的三个司法解释逐步完成了夫妻共同财产制向分别财产制的价值转向。我国现行婚姻法律制度对夫妻分别财产制的倚重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也体现了司法实践的诉求,对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前景有着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中学数学建模与最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如何求解中学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将中学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分成若干个子类进行讨论,如利用一元单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值域、方程、不等式等。  相似文献   
67.
韩卫红 《职教通讯》2022,(2):107-111
\"闪亮德育\"为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带来了全人教育、系统思维和整体实施的新视角。\"闪亮德育\"能服务为党育人、助力立德树人、丰富五育并举,遵循立足学生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系统思维、注重规划引领,注重衔接机制、强调协同发力的理念,从健全以爱国为核心的价值引领机制、以课程为抓手的能力渗透机制、以供给为统领的三全合力机制、以激励为常态的正向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构建起立德树人的完整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90年代,情商(EQ)概念由西方心理学家提出并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一股研究和讨论情商的文化热潮.透过这一文化现象,折射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人的大众文化心理.另外,也反映出中国人教育价值观的嬗变.  相似文献   
69.
This paper presents findings from research into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geography fieldwork. The study focused on Year 9 students (13–14 years) from three state secondary schools in urban northern England. Geography fieldwork, depending on its conceptualis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wid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learning experienc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licit values and ideologies underlying the three schools’ approaches to fieldwork using Fien’s (1993 Fien, J. 1993. Edu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Critical curriculum theorising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Melbourne, Austral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Google Scholar]) conceptual distin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bout, through and for the environmen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underlying values and ideologies to the students’ affective engagement with the field environment is discusse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while some students engaged with the field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their personal values and environmental ideologies, broader influences on the fieldwork agenda were also discernable. These findings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it values underly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highlight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conflict between th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objectives of such work.  相似文献   
70.
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这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公民教育,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方向,积极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公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