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7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教育   944篇
科学研究   3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1篇
综合类   49篇
信息传播   567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平面区域上的二重积分可以通过沿区域的边界曲线上的曲线积分来表示,正是由于这个性质使得格林公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在不满足公式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如何间接使用格林公式.  相似文献   
72.
开放大学是致力于大众高等教育的一所创新型大学,未来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目前虽然还没有明确,但笔者认为,它应该立足于开放加包容、传承加创新的新型大学这个基点,立足于全民终身学习这个大环境,故此,它的办学视角应该在\"扬弃\"广播电视大学办学、开辟开放大学学历教育提升的层面,注重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深度融合、非学历与社会化教育服务宽泛化辐射、拓展国际化教育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73.
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十大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办好开放大学,是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稳步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是"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首要任务。关于开放大学的建设,目前已有不少理论探索和一些初步实践。本文根据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走势,立足我国广播电视大学30余年的办学基础,围绕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意旨,论述了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理想图景和行动路径。文章认为,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必须从学理和实践的角度把握十大关键词,即背景、理念、自主、整合、内涵、资源、平台、模式、平衡和管理。  相似文献   
74.
开放大学建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开放大学的建设必须基于社会发展的学习化进程,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基于学习形态的变化找准现实依据;基于学有所教的目标确立价值取向;基于开放模式构建的要求把握战略重点;基于实践成果的总结选择现实起点;基于探索性特征进行大胆试验。  相似文献   
75.
网络开放存取的学术资源及其获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网络开放获取的学术资源的优势,探讨了其实现的途径及其相应的资源布局,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开放存取的学术资源获取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6.
课程实践环节是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应用型专门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该环节又是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因而,加强对该环节的研究,对于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保证试点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电视制作实验是教育电视相关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该研究基于笔者所在学校实际,挖掘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内涵,以认知学徒制为指导,以项目开发为目标,利用行动研究方法开展教学试验,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电视制作实验教学模式,以期对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作为新颖的教学资源手段的世界网络公开课,对大学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词汇习得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中心任务。通过加大需求,搜索和评估的投入量,提高接触新词汇的频率,巩固伴随性词汇习得的短暂记忆等手段,提高通过网络公开课习得伴随性词汇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胡锦涛在建党九十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提出,学有所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开放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阶段学有所教的有效途径,实现高等教育阶段学有所教,关键在于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首要问题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明确提高素质与培养技能并举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port on the nature of student learning resulting from an open facilitation approach to solo activities. Three key moments of facilitator intervention were identified at which the facilitator was encouraged to take a step back from directing the experience. They are the pre-activity brief, the mid-activity visit and the post-activity review.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rticipants' learning focused on their raised self-awarenes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Raised spiritual awareness was also identified and this was closely linked to a connection with the landscape and eco-system. Evidence was also identified for emergent learning to have occurred that is not normally identified in the solo discours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rticipants on solo activities do not require a facilitator to tell them what they should be learning and that they will identify for themselves outcomes that are personally meaningful and impor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