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3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高师科学教育专业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STS教育,使学生不仅全面而且扎实地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更能深刻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深刻影响,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高素质的科学师资人才。  相似文献   
72.
朱敦礼 《科教文汇》2011,(33):123-124
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中学校的培养教育目标,提高职中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将STS教育理念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探讨职中物理引入STS教育理念的意义作用,并结合职中院校的特点,探索职中物理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我国学术界创立的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四元论”和产业哲学的梳理,能够使我们揭示出产业的多重含义,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产业、社会之间的关联,以及产业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中介属性,从而为STS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关注产业不仅是STS研究的正确选择,而且是实践转向的STS研究的应有之义,还能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STS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74.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要加强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将学生培养成为关心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为此,开展STS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社会意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观察、接触和了解社会。本文将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对如何渗透STS教育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75.
STS 教育,是在学科教育中充分体现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前进中的应用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将 STS 教育融入物理化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学以致用与创新的能力.例举了80个具有丰富物理化学内涵的 STS 教育问题和对其进行解释所需的主要章节对应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76.
77.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亦即科学技术社会,已经成为当代学科教育一个新的发展发向。STS教育提倡在一定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态度。STS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紧密的联系了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78.
79.
Despite claims that STS(E) science education promotes ethical responsibility, this approach is not supported by a clear philosophy of ethic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work of Emmanuel Levinas provides an ethics suitable for an STS(E) science education. His concept of the face of the Other redefines education as learning from the other, rather than about the other. Extrapolating the face of the Other to the non‐human world suggests an ethics for science education where the goal of pedagogy is peac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world through the rupture, eros and justice that arises from openness to the demands of the world. Understanding the infinit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vocation presented by the face of the Other radically reconceptualizes science education from STS(E) towards an E‐STS curriculum of responsiveness that critically employs the said of modern science and opportunities of experience to enabl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itizens to act in peace to what the world is saying.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