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后继者发展和完善的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其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和不断丰富发展的与时俱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结合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历史的发展中,道家思想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独特的领悟,在哲学史上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把道家思想的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有效地结合,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2.
考察马克思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和思想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贯穿着浪漫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马克思古希腊艺术批评文本中就是存在着唯物史观和浪漫主义两种批评视野的交织,这两种视野构成我们理解马克思希腊艺术批评文本的双重维度。正视马克思希腊艺术批评文本视野的双重维度,特别是浪漫主义维度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范式的内在本质特征,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多维文化内涵,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体系的时代创新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3.
44.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引发篮球运动起源的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力图建立对篮球运动的起源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4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和历史观是其中两大重要理论部分。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和实践的唯物论。历史观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论是历史观得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并贯穿于历史观的始终;历史观中处处体现并论证了唯物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在研究领域、主要观点、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以及方法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异。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贯穿于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研究,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从人类社会维度和自然生态维度,揭示了现实感性世界及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通过对马克思历史观建构维度的梳理,既可以彰显马克思对人类生存的人文关怀,又可以彰显马克思对自然环境的生态诉求。  相似文献   
47.
文化研究史上,存在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相互抗衡的研究方式.文化主义彰显了主体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因而把文化当成了民众的生活方式,但文化主义没有考虑到文化对人的影响;结构主义认为主体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文化构建了人,不是人创造了文化.结构主义虽然强调了文化对主体的影响,但忽略了主体人对现实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48.
科学发展观是全球交往和我国现实实践的理论产物 ,它伴随着深刻的哲学视域的转变。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 ,尤其是马克思的历史主体观念 ,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它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的过程,它的动因在于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史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它揭开了历史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50.
“三个代表”思想从理论上廓清了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带历史规律性的重大关系问题。这就是:如何处理经济建设领域中的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方式的关系;如何处理化建设领域中的先进化与落后化,先进化与传统化,化指导思想的主导性与化形态的多元性发展等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政治建设领域中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与部分人的利益、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这些论点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向我们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的崭新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