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349篇
科学研究   69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47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多角度地考察了读者的多元化角色,并着重分析了“知识受众”和“权利主体”两种说法,认为图书馆人应当确认读者的“知识权利主体地位”,并要做“读者权利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91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建立与管理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结合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改革实践和网络环境下采访工作的结构性调整,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必要可能性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13.
英国大学图书馆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开展了培养学习发展能力、提供专有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心理健康、版权服务、有阅读障碍学习支持、面向学习的空间服务等.本文以英国29所大学图书馆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查和文献调研的方法分析英国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提出我国大学图书馆开展学习支...  相似文献   
914.
本文是笔者多年前发表的"法学学科馆员之社会功能论"一文的延续深入篇,为法学学科馆员这一职业设计了充分发挥5大社会功能的5种工作模式,即:随机模式、立项模式、桥梁模式、客串模式和会议模式。  相似文献   
915.
本文以对学科馆员工作的宏观理论探索为主,从对关键概念的辨析入手,指出学科服务的本质是整个学科馆员理论研究中的核心和基础。通过对知识服务及其理念的详细阐述及深入分析,认为学科服务在本质上属于知识服务,它所呈现出的"学科服务三原则"体现着知识服务的特点,而学科馆员则在宏观上扮演着知识服务践行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916.
中美高校学科馆员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图书馆立法、外部物理条件、运行与执行效果、再培训与再教育四个方面对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17.
共词分析法是科学计量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论文从共词分析的起源与原理入手,介绍共词分析的一般研究流程,总结目前共词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优势与不足,并阐述了共词分析法与学科演进态势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18.
论文介绍了嵌入式服务与嵌入式馆员的概念及二者的内在联系,分别从五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传统学科馆员与嵌入式馆员的不同,重点阐述了在国内开展嵌入式馆员制度可能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19.
构建语义化知识服务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在语义Web环境下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各种语义Web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开发应用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融合国际基于Topic的语义知识组织技术,结合国内的需求,提出了“语义主题模型”,目标为构建可实施的语义化知识系统。文章首先对以“概念化主题、主题关联、语义标签”为内涵的“语义主题化模型”概念进行定义;其次,设计基于此模型的语义化知识系统框架;再次,对相关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未来开发工作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920.
Evidence suggests (Ofsted, 2007) that the role of the Subject Leader is crucial in how well poetry is taught in school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insights on “what it is like” to coordinate poetry teaching in a primary school. Some of the data confirm elements of the findings from earlier research on the state of poetry in schools,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space in the curriculum, teacher subject knowledge and personal interest in poetry. However, we attempt to show that, much to the surprise of some of the Subject Leaders, where poetry teaching in the participants’ schools was perceived to be successful it was often nourished by the combined enthusiasm and ‘zeal’ of the teachers and children experiencing poetry together, which in turn was maintained by an empowering synergy of professional/personal pleasure and engagement with poetic texts experienced by some of the teachers while in sch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