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2165篇
科学研究   437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86篇
综合类   15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论数字馆藏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数字馆藏的概念及构成重新作了分析,指出数字馆藏评价包括对馆藏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的评价,而对馆藏数字资源的评价又包括对数据库、网络资源导航和其它数字化文献的评价。进而对数字馆藏存储系统的评价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2.
图书馆服务质量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阐述了质量管理的原理和原则,并结合武汉理工大学的实践,探讨了图书馆服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和质量体系的实施与评审,最后提出了关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3.
网络信息资源已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学科导航库为例,系统地讨论了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描述及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4.
包装层是对应于特定信息源的一种特殊程序,是实现异构信息源集成的关键。数字图书馆的包装层可以作为数字图书馆的智能前端代理,负责把来自中介层的统一查询表示映射为针对具体数字图书馆的查询格式,并从得到的查询结果中提取出用户需要的信息,提交给中介层。数字图书馆包装层生成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查询映射机制,查询服务调用机制,结果提取与转换机制。图6。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25.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小燕 《图书馆杂志》2005,24(8):30-32,47
本文对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原则以及几种有代表性的评价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并尝试创建了一套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6.
"河洛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方略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洛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建库实践为例,分析、探讨了特色数据库建设当中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难点,并相应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结合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网络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控制需要,在项目一期建设基础上选取部分指标建立了实际操作的评价体系,并制定了制度化的系统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28.
29.
Content analyses of prime-time television provide a picture of predominant cultural stereotypes and social trends.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a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social class in popular broadcast and cable televi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research advances scholarship by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character class in addition to more commonly examined variables such as race and gender. A model for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class for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es of mediated texts is offered. This proof of concept study demonstrates the viability of studying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class quantitatively to systematically document patterns of portrayal.  相似文献   
30.
This study explores science communication on Twitter by investigating a sample of tweets referring to academic papers in five different scientific fields. The specifications of science communicators on Twit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who initiate actions (by tweeting), the extent and quality of reactions (retweeting), individual and group interact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weets across types of eng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i.e., dissemination, consultation, and evaluation) were explored. A broad array of actors is involved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on Twitter, with individual citizens and individual researcher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inciple, this is promising for creating direct interaction, which can be difficult through more traditional mass media. The vast majority of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regarding academic papers is undigested dissemination with almost no sign of debate, contestation, or collective reflection. Another general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bot accounts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scienc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 on Twi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