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411篇
科学研究   27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Recommender systems are techniques to mak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 of items to users. In e-commerce sites and online sharing communities, providing high quality recommendations is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can help the users to make effective decisions to select a set of items.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the recommender systems that produces user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tems based on the patterns of ratings or usage (e.g. purchases). However, the quality of predicted ratings and neighbor selection for the users are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recommender systems. Selecting suitable neighbors set for the users lead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atings prediction in recommenda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a novel social recommend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is based on an adaptive neighbor selection mechanism. In the proposed method first of all, initial neighbors set of the users is calculated using clustering algorithm. In this step,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ratings and soci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users are used to form initial neighbors set for the users. Then, these neighbor sets are used to predict initial ratings of the unseen items. Moreover, the quality of the initial predicted ratings is evaluated using a reliability measure which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atings and soci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users. Then, a confidence model is proposed to remove useless users from the initial neighbors of the users and form a new adapted neighbors set for the users. Finally, new ratings of the unseen items are predicted using the new adapted neighbors set of the users and the top_N interested items are recommended to the active user.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ree real-world datase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s several state-of-the-art recommend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822.
主要对实践中科技企业加速器的运营模式和运营机制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政府主办模式、企业主办模式、风投主办模式等不同运营模式的特点及准入机制、服务机制、盈利机制、退出机制之间的关联。其中,企业主办和风投主办的科技企业加速器是较适合市场竞争激烈的区域。配合模式的选择,加速器创办者也需针对自身特点,科学调控与配置内外部资源,将准入、服务、盈利、退出四大机制巧妙结合,以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加速器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823.
由于P2P网络节点的匿名性和贡献资源的自愿性,绝大多数节点缺乏提供服务的积极,从而引发了P2P网络中的搭便车问题。在分析搭便车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多种典型的激励机制,讨论了基于博弈论的P2P系统激励机制,并给出了该机制的数学表述。  相似文献   
824.
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引入激励机制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本文就“如何引入激励机制”的问题,谈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825.
力竭性游泳对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建立大鼠力竭性游泳模型,对力竭运动所致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进行了观察测定,并对变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发现力竭状态下大鼠血清T下降,LH则未见相应变化,且其睾丸重量显著下降,揭示此种运动形式下,血清T的降低与LH的调控无关,而是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功能受抑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6.
纵观学界对成人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多从国家层面的一种政策性工具角度探讨,忽视从微观层面深挖其架构的理论基础并据此演绎出能力项的研究,没有真正找到研究的逻辑起点,导致对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缺少全景式认识。成人终身学习能力是成人的众多学习能力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建构研究需要从成人的学习实质、内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中重新审视,要避免仅从个体认知视角研究的传统立场,应秉承个体认知视角与实践取向视角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因此,研究成人终身学习能力形成的内在机制的实质,需探讨认知、调节、互动三种学习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三种机制与学习过程存在的关系,从而奠定成人终身学习能力体系架构的逻辑基础,确定其能力项划分的质的基本维度,在基本维度中对能力项进行量的细分,由此探寻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成人终身学习关键能力项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27.
技术创新活动的自我调控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小东 《科研管理》2002,23(2):100-103
技术创新活动的自我调控机制是决定创新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探讨分析了主体自我调控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作用机制,分析指出了影响自我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828.
从技术控制和机制控制两个方面探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提出影响内部审计有效履行监督与服务职能,并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正是内部审计质量问题,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全面质量控制提高到内部审计质量治理的目标位置。  相似文献   
829.
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在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尚未改变低重心的政府间投入格局;在明显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提高教育质量;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形势下,仍采取城乡分治的发展机制。新机制承载的政策目标与实际运行效果之间的差距,凸显新机制的制度缺陷;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安排与城乡一体化内在发展秩序的不适应,导致新机制的不稳定性。因此,须在宏观体制和微观治理方面深化改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向城乡一体化转型。  相似文献   
830.
中国古代赐姓对于激励机制的运用既有"得"又有"失"的一面。"得"表现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实行目标激励法等激励基本原则在赐姓中的体现;"失"表现为激励缺乏连续性、公平性、适度性等问题在赐姓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