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教育   354篇
科学研究   22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得益于在总体战略构想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科学建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体系;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框架;逐步优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制模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交通矛盾的日趋严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就成为每位城市管理运营者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选择以及公交站场布置提出规划方法及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恒  牛叔文  陈辉 《资源科学》2010,32(5):917-923
中国城乡发展差异显著,消费水平不一,造成人口消费占用的资源环境空间差距较大。本文探究城乡不同消费群体的资源环境影响效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城乡科学协调发展。基于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单位人概念,研究了1957年-2005年中国城乡消费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时序变化及相对状况。结果表明,当前1个单位人对环境产生的压力相当于1950年代6~7个单位人的压力;1个城镇居民消费占用的资源环境空间约相当于3个农村居民消费占用的空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强度超过农村居民约20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增加了34.2倍,农村居民增加了8.33倍;1957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量占36.09%、农村居民占63.91%,2005年城镇居民占68.05%、农村居民为31.95%;1997年之前农村人口消费对资源环境影响量占较大份额,1997年以来城镇人口消费成为资源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4.
从网络效应出发,探究信息通信技术使创新空间分布趋向均衡的理论机制.利用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在不同互联网普及程度下各类创新主体对城市创新产出贡献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内,创新主体位于互联网普及程度高的城市对创新产出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互联网普及率13.67%和38.98%分别为创新主体边际贡献门限效应的两个临界点,达到38.98%后大学、外资企业、消费者的创新效率达到最大化,而政府干预作用相对降低;早期阶段,中心城市率先达到互联网普及的临界点,但随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消弭了城市间互联网"接入鸿沟",大部分城市突破了互联网普及的门限条件,互联网快速普及促进创新空间分布趋向均衡,为摆脱极化陷阱创造了条件.据此从城市群层面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提出建议:关注中心城市的创新发展,集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创新;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优化调整创新空间分布;推动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将创新主体纳入网络效应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5.
根据现代城市抗震防灾要求,分析现代城市抗震防灾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现代城市生命线系统抗震减灾对策及具体的安全预控措施,从而提高城市的抗震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86.
先进的城市文化需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同步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人为本”是城市文化的价值回归,为了获得意义上的统一。图书馆文化必须与城市文化具有一致性。从城市文化的视角观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公共图书馆以它特定的职业方式向社会传递着“人文关怀”。而城市文化的发展战略又给公其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机会。  相似文献   
87.
Public visual spaces, populated by a blend of community murals, unauthorised street art, and historic painted mercantile signs, are often the mark of an urban environment that is both progressive and eclectic. Changes in th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value of these urban mural forms have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appreciation and, in some instances, promotion of their artistic merit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as examples of public art. However, exam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works, with a view to implementing a conservation approach is problematic. This is due to a number of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that are primarily a result of the ephemeral existence of urban murals outside conventional exhibition spaces, and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often fragmented ownership and uncertain authorship. Consequently, larger thinking on the interpretation, conservation assessment, and advocacy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urban murals are required. Key to defining and implementing such strategies is contextualising the public visual spaces that these murals occupy and, as part of this, the local and wider communities’ perception of these murals as culturally significant objects as well as fostering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appropriate measures aimed at their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citizen science, or crowd-sourcing, of local community members in establishing a conservation dialogue and generating conservation- relevant data on urban murals. It looks specifically at a project involving a collection of in situ historic painted mercantile signs — also known as ghost signs — in the City of Port Phillip, Melbourne, Australia. The project foster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formed and open dialogue between conservation specialists and participants from the local community on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 ghost signs whilst transferring knowledge on conservation processe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Working directly with community members, a programme was designed in which conservation and community knowledge of these urban art forms, could be collected and exchanged across digital platforms. This enabled researchers to examine how citizen science can be utilised as a research tool as well as a means to advocat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collections of urban murals. It created the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the role of non-specialists and shared authorities in the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of conservation- relevant data and how information generated from what we call citizen conservation projects, can inform the way in which conservators evaluate and prioritize the conservation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The data gathered and interpreted prov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conserving’ these often ephemeral forms of cultural material.  相似文献   
88.
中国1981年-2007年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可  张安录  马爱慧  苏向学 《资源科学》2010,32(12):2329-2335
为考察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81年-2007年的两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城市建设用地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44.9%,而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时,仅以9.4%力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②经济增长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Grange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③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能够解释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50%以上,而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水平仅仅保持在10%左右。城市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城市发展"摊大饼"的模式,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地型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89.
一维非恒定流在城市水系规划水利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斌 《大众科技》2012,(5):68-70
城市水系规划中水利计算具有断面汇水面积不易确定,水力交换复杂,流向不易确定,存在往复流现象,受水系边界条件影响显著,水系上控制建筑物种类繁多不能忽略等特点,传统的水利计算方法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城市水系的水利计算。一维非恒定流水力计算是基于对水流运动的数学方法描述动态反映河网水流运动状态的方法,能很好满足城市水系规划对水利计算的要求。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水系整治规划中的水利计算为例,说明非恒定流方法在城市水系规划水利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大连与21个重要城市的都市现代化农业发展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大连市在都市农业发展方面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通过分析制约大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并借鉴北京、上海、成都的先进经验,结合十八大主题,提出了大连都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为大连实现"十二五"时期农业科学发展的新跨越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