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8篇
教育   937篇
科学研究   31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68篇
信息传播   35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251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61.
Public libraries tend to be taken for granted. They can be found in nearly every community and are used by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particularly the young and the old. Yet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as it is today, is a relatively recent phenomenon. Despite their origins in the mid-19th century, the widespread network of public libraries is largely the product of the post-war welfare state. The demand for the service grew rapidly during the war and in the immediate post-war period. Provision to meet the demand was constrained initially by the competing demands for reconstruction, but by 1960 the service was ready to expand. The growth was consolidated by the 1964 Public Libraries and Museums Act and was given further emphasis by the 1962 Bourdillon standards (Ministry of Education, 1962). The Act and the standards provided the impetus for w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the golden age of public libraries. This brief period was brought to an abrupt end by the economic crises of the mid-1970s and the subsequent downward pressure on public expenditure. The service managed to hold its own during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but since then it has been in decline, with the rate of decline accelerating during the 1990s as new requirements and increasing costs stretched diminishing resources even further, to the point where the overall level of provision now falls well short of the basic standards that were considered to be essential in the early 1960s.  相似文献   
162.
《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GDLIS XP》于2002年6月推出以后,云南高校图书馆界一半的图书馆使用了该系统。在金盘编目工作中,研究好各个库室之间的关系,掌握好建库的操作方法,基本MARC字段和附件文献的处理四个问题,对推动我省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快速发展,将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63.
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苏中地区中小型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苏中地区中小型馆的自动化建设的根本动力作了探讨,提出了苏中中小型馆在目前形势下的可作为之处。  相似文献   
164.
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进行知识援助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关于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进行知识援助的研究视角概括为历史实践的视角、信息公平的视角、制度的视角和社会包容的视角。提出通过实现理论本土化契合、完善公共图书馆法律制度、嵌入群体需求提供知识援助是进一步推进研究和实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5.
关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彦玲 《情报科学》2000,18(5):442-443,464
高等学校是科研的基地,是人才的摇。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功能,实现资源共享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6.
张昉 《情报科学》2000,18(10):904-906
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发展概况。阐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分馆地地位与特点,对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针对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7.
李小永  赵振斌  李佳乐  张熠 《资源科学》2021,43(5):1051-1064
从空间角度揭示旅游化的演变过程和特征可为深刻理解社区现象或问题提供参考.本文选取肇兴侗寨为案例地,通过2013年、2018年2次实地调查,采用参与式制图和半结构访谈获取一手数据,运用景观价值理论和质性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居民视角的景观价值变化探索社区旅游化在空间上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研究发现:①肇兴侗寨社区旅游化的过程包括...  相似文献   
168.
熊育群从八十年代便开始诗歌、散文的创作,几十年的积累沉淀,为其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奠定了熊育群小说语言、结构等方面的风格。《连尔居》是熊育群初涉小说的第一部作品,讲述遗世独立的连尔居.那里有荒沼地上的村庄,人们自由率性地生活。他着力从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三个方面.突出其小说创作的个人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9.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具有信息服务社会化的信息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硬件设施优势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变革高校图书馆的体制机制,树立新的办馆理念,出台相关法规,提高馆员素质,走坚持特色办馆之路。  相似文献   
170.
新华村在社会变迁中不断调适传统手工业发展方式,彰显了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产品形态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变动适时调整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在生产工艺方面,从纯手工生产演进到手工和机器生产相结合的技术融合模式;在产业地位方面,从自发性成长发展为政府扶持的特色产业;在产业组织方面,从"个人作坊"演进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龙头企业和家庭作坊相结合的形态。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新华村手工艺文化和师徒传承机制,保证了行业精神和从业人员更迭的稳定性。它的演进历程实证分析归纳出结论——新华村传统手工业发展长盛不衰的缘由在于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