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石头记》是吴趼人的重要作品。作深刻批判了晚清社会的腐朽,并以虚幻的“明境界”为理想蓝图,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建构,提出了“明专制”的思想主张。“明专制”是吴趼人探索的救国救民之路,是他提出了理想的国家政体主张,与他一贯坚持的“道德救国”论是一脉相承的。《新石头记》是吴趼人完成从批判、揭露现实到追寻治国拯世良策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2.
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在南闱科举案中因仇人诬陷,被流至东北宁古塔,其生活状况根本性恶化;其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对优裕、舒适生活的习惯性依赖和狂傲简慢、敏而多感的诗人气质无法使之承受住这种毁灭性的打击,导致了他心理和人格的变态。认识这种变态心理,将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吴兆骞和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43.
无名氏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位传奇性作家。无名氏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无名氏的作品才在中国内地陆续出版,无名氏才被认识和重视.从港台、海外和中国内地的研究情况看,80年代是无名氏研究的生发期,研究在谨慎开放中实现了可贵的突破,填补了研究、介绍的空白;90年代则是深化期,研究视野也更为开阔。评价定位更为全面、务实和科学。可以确信,在21世纪,无名氏研究将会更加深入,更多收获。  相似文献   
44.
道教和谶纬对玄言诗兴起的影响,过去曾经被人们忽视了。我们至今虽然还没能发现很直接的材料,以说明道教和谶纬曾经非常明显地影响过玄言诗,但至少可以从理论上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道教以道家学说为思想力量,组织起成千上万的民众,展开了推翻现政权的斗争,这给以反叛儒家经学为要务的玄学,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力的启示,而道教经典以韵句形式宣传其教义,则毫无疑问地充当了用诗歌形式阐说理论见解的玄言诗的最早典范;谶纬以五行生克来解释历史的演变,玄学又以推尊水德的道教思想为理论指导,二之间显然具有某种奇妙的暗合,而谶纬中一些以韵语表现的符咒和谶语,在内容及形式上都与玄言诗的避祸与诫勉意义相一致。  相似文献   
45.
吴祖光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他创作的剧本既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又有外来影响,如《风雨夜归人》中,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契诃夫的《三姐妹》和高尔基的《在底层》中的追求,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捉鬼传》中剧作家不自觉地借鉴了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最后,吴祖光又大胆地拓展了自己的审美视野和戏剧思维方式,借用西方荒诞剧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荒诞喜剧《嫦娥奔月》。  相似文献   
46.
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和谐平衡,是冯至用诗人的眼光进行小说创作的重要关注点。作者以中西融通的视野,在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用形象的小说文笔对心中久巳向往的理想和谐社会进行了畅想。其内涵表现为教化兴邦、高尚的人格、纯净的人性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7.
杨莉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6):104-106
伍廷芳以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从政资历,得以参与清末修律。他在修律的发起、准备阶段(1902—1906年),将近代商律引入中国,删订旧刑律,尝试订立近代性的诉讼法,显示出促进清律实行近代变革的方向性、并使这种方向得到一定的贯彻,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对他所起的作用也不能过于拔高。  相似文献   
48.
汉初皇权是一种“共天下”理念支配之下的有限皇权。这种相对皇权,到景时期已开始出现初步的变革。到景帝末年,随着军功集团退出汉初政治舞台,汉代政权出现了真空。武帝即位后,汉初三权并立的结构已逐渐松动,为武帝加强皇权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武帝皇权向政府权力的渗透,主要是通过中朝官制度以逐步分解相权。通过“加官”将原来属于中朝官的职称加在朝臣之上,使之得以参与机要,由此构成心腹近臣组成的“中朝”,以分割相权,这便是中朝官制度。  相似文献   
49.
在“科玄”论战中,吴稚晖较独特地提出引入西方的“新”道德,来取代传统的“旧”道德,并把道德作为证判化优劣的标准,这种观点的提出,一方面是由于从旧学中跋涉出来的吴稚晖窥视到了中国伦理化中的劣性,另一方面,也是对论战中张君劢崇尚的宋明理学“精神明”的矫枉过正,但由于他否定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合理成分,所以他的反传统的道德取舍只能是一种非理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50.
近百年来的吴趼人小说研究经历了20世纪前20年的滥觞期,20—40年代的学术奠基期,50—70年代的泛政治化与狭隘化时期及80年代以来的复苏与发展期,积淀下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迄今为止的吴趼人小说研究之整体水平还不高,这一研究现状与吴趼人作为晚清首屈一指的小说大家的地位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