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议潮收复敦煌,委派沙州都法律洪辩的弟子悟真入朝。悟真在长安游览佛寺,与京城高僧大德见面,吟诗赞诵,极一时之盛。敦煌遗书中有若干史料记述此事。本文对相关写卷进行了叙录,对涉及的佛寺、僧人及有关诗文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52.
春秋时期与楚文化、吴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伍子胥,后世成为越地的钱江涛神,从而成为吴、越文化交相融汇的古代例证。本文分析了伍子胥文化的层累现象后,指出今日长三角地区的主体文化就是吴、越文化。  相似文献   
53.
武则天故事经历了一个从历史到文学的转移过程,其间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人物形象从普通凡人转移成灵异神人,感情色彩上从逐渐贬低到真心褒扬,结构内容上从只言片语到连缀全篇。武则天神秘类故事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官方记载和民间传说。立场不同产生不同的褒贬倾向,官方的记载以贬低武则天为主,而民间故事多以颂扬武则天为主。  相似文献   
54.
试论吴玉章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章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长达17年,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构建了他的大学教育思想。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目标和任务、中国新大学办学体制的构建、学习苏联经验和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教师的素质决定大学的成败、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等。他的大学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5.
吴嘉纪诗歌"渐失本色"问题在清代就一直是众多诗家、学者争论的焦点。对此问题,今人亦有不同的看法。从王渔洋所指的"本色"内涵及吴野人的为人、为诗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野人未失"本色"。尽管王渔洋的"渐失本色"说并非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却道出了吴野人生存方式和创作心态上发生变化的事实,并且对我们研究吴嘉纪乃至整个遗民群体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心态变化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6.
六书"四体二用说"的产生并非戴震一人之功,也并非戴震最先提出,而是有着一个肇源、逐渐形成和精密阐释与系统运用的过程。徐锴、郑樵、戴侗肇其端,周伯琦、赵撝谦导流扬波,吴元满、杨慎建框构架,至戴震方才精密系统阐释,段玉裁全面系统地运用,形成直至今日仍具有重大影响的汉字学上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57.
近年洛阳出土《唐裴府君夫人李氏墓志》,叙其为宗室女高宗堂姊、阵亡军官遗孀。其夫即易州修政府左果毅裴思简,武周朝为平定"营州之乱"时,跟随东征二十八将之一的麻仁节,于平州首城卢龙与叛军大战于碣石山黄獐谷,全军覆没于战阵,弃尸荒山。故李氏去世后,孤身独葬于邙山。裴思简、裴休彦父子所在折冲府名等前所未知的材料开阔了府兵制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58.
赵晓星 《家教指南》2011,(3):37-42,125,126
莫高窟第9窟中心柱西向面所绘白描画,以往根据题记定名为"嵩山神送柱图",但对于其所绘内容一直不能确定。作者根据最新释读出来的数条榜题,确定此图名为"嵩山神送明堂殿应图",所绘之事为武则天修明堂时,嵩山神为其送明堂殿冲天柱之事。作者联系武则天建明堂、封嵩山、好祥瑞等一系列史实,阐述了此图的创作背景。结合此窟的营建背景,讨论此图的绘制时代与意义。  相似文献   
59.
分析了保康野生牡丹的资源现状及其特点,阐述了保康野生牡丹保护的意义,提出了保康野生牡丹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60.
吴汝纶自幼接受传统教育,是晚清桐城派的末代宗师。严复早年留学英伦,接受西式教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尽管吴汝纶与严复的师承关系以及受教育的经历有较大差异,但思想观念和文化认识的趋同奠定了他俩友谊关系的基础。严复拜吴汝纶为师,服膺桐城派,擅长以桐城古文译介西学。严译西学与吴汝纶的序言,可谓珠联璧合,影响深远。与其说严复请吴汝纶作序有借重其学界名望的考虑,毋宁说是吴汝纶信奉进化论而推崇严译西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