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柳永创作了很多歌妓词。幼时母亲的影响,唐宋词的书写传统以及宋代的社会世情都是其创作歌妓词的原因。依据这些歌妓情感心理诉求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真爱痴情型、幽怨感伤型、自我放纵型三种心理类型。从这些歌妓类型中可以探究到柳永笔下歌妓的真实处境,能够还原柳永词中歌妓真实的悲剧人性风貌,探究歌妓生命历程,展现歌妓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最终失败的悲惨命运。这些歌妓词既是柳永对自己不平人生的书写,也表现出他对下层歌妓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2.
学界历来对刘基《郁离子》的命名阐释均不正确,实际上《郁离子》之名出自左思《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考之刘基的生平与创作,这是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93.
理性在执著追求中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人对免费服务理念回归的执著追求,对范并思、蒋永福、张勇的免费服务思想和实践以及《图书馆》多途径、多方式的宣传、研究免费服务作了介绍。图书馆有偿服务是图书馆发展中的一股逆流,应记住这段历史并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94.
龚琼芳 《出版科学》2011,19(6):44-48
当代出版家范用长期负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工作,在作者资源和出版质量等的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本文从"与作者有相同的文化追求"、"尊重作者及其作品"和"以人格魅力打动作者"三方面探讨了范用的作者资源管理理念,从对"选题质量""编校质量与装帧设计质量""书刊广告质量"的管理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范用的出版质量管理理念,期望能对当下出版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5.
蔡邕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是他身上相当浓郁的忠孝观念。蔡邕将“忠”与“孝”共同视为士人品格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并把“忠”置于“孝”之上。蔡邕的政治态度表现得相当复杂,他对民生的关注、时政的抨击,都颇近于党人,但他似乎更愿意如王畅、郭泰那样,通过自身道德学问的张扬,在全身远祸之际,来刺激和作用于当世。  相似文献   
96.
初唐李峤的《杂咏诗》 ,是一组自成体系的咏物五律。它不仅在诗歌史上独具特色 ,是一部应时的诗体创作蒙学教材 ,在蒙学史上更是不同凡响 ,既符合蒙学传统 ,又具有新的开拓。只有从蒙学角度入手 ,才能真正看清其优长与不足 ,并给予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7.
从表情方式切入,对比分析了北宋初词人柳永与北宋末词人周邦彦二人词作不同的特点:柳词侧重于实说,直陈其事,直言其情,抒发具有震动感的一己之情怀。周词在柳词的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变革,更多的是托物寄兴,体物缘情,笔致委婉,寄托遥深,让人感到里面有一种深远杳渺、难以指实的东西。  相似文献   
98.
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词的传播是北宋时期特殊的化现象,它不但是诗、乐、声、舞多种艺术审美的撞击过程,而且是以北宋化传播的整体存在为依据的化整合活动,是柳永词得以存在、得以实现其艺术和化效应的社会行为,歌妓的演唱是柳永词存在的活化机制,柳永词的传播实现了词体的传播化,推动了市民俗化与士大夫精英化的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99.
北宋中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由此而带来的商业都市的繁华、市民俗文化的兴盛、声色享乐风尚的盛行对柳永的思想、生活作风及词的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促成了其专力制词,而且影响了其词的题材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  相似文献   
100.
论柳永现象     
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人,第一位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的出现在中国学史上是一个突出而罕见的现象,可称为“柳永现象”。“柳永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繁盛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学进入了通俗学与传统雅学分庭抗礼的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大为壮大、职业人开始出现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