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92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教育   15563篇
科学研究   895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481篇
综合类   11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1233篇
  2013年   1775篇
  2012年   1809篇
  2011年   1777篇
  2010年   1226篇
  2009年   1149篇
  2008年   1175篇
  2007年   1415篇
  2006年   1334篇
  2005年   1072篇
  2004年   928篇
  2003年   683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21.
核心课程立足于培养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高师院校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和培养目标的有力体现.从结构课程群的基本观点出发,将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的核心课程确定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小学数学研究与拓展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确定该核心课程群,对于推动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2.
张喻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6):152-153,160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各类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大多数理论研究者以及具体的实践者都是着重强调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而往往忽视了学生这一关键性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潜在主体,从人性、理论、实践、现实需求几个角度探索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者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23.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础。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关注三个问题,并从教育的科学发展、内容的针对性和普适性、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三个方面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224.
在各级各部门的推动下,精品课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没有科学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本文将通过对精品课程的分析,设计出工作量计算公式,其中重点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动画工作量。  相似文献   
225.
针对财经类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经济数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体现财经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特色,提出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介绍了该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26.
本研究透过课程发展学理基础与理论趋势之探究,旨在建立台湾地区课程发展之学理基础,为下一波课程变革预作准备,针对K-12年级的中小学课程发展相关之学理基础,分别从课程理论与教育哲学、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文化研究、社会变迁等五个学理角度切入,先依据相关课程学理与研究进行文献探讨,分析课程发展之学理基础与理论趋势,建构适合台湾情境脉络与历史文化的课程发展理论基础,并进而针对台湾未来幼儿园、国民小学、国民中学、高中职的"K-12年级课程纲要"之修订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227.
课程统整作为解决社会发展给课程领域带来诸多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日益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比恩是美国20世纪后期新进步主义的典型代表,他以实现民主教育为目的,力倡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规划、完全超越学科界限的课程统整理念与模式,回应了社会与青少年发展的诸多诉求,对我国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28.
由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改革起步较晚和定位不确定等因素,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步入了比较尴尬的困境,成为现今以工作过程体系化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的一大难点。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提出了公共基础课要与各专业相结合进行教育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29.
The "emerging educational institutional decision-making matrix" is developed to allow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adopt a rigorous and consistent methodology of determining which of the myriad of emerg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will be the most compelling for the institution, particularly ensuring that it is the educational or pedagogical but not the technological imperative that drives th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genda. The matrix is designed to be used after some initial research into an emerging technology. Once a technology is put through the matrix, a member of options are available: (1) shelving the technology; (2) putting the technology on hold and maintaining a watching brief until the technology matures in the market; and (3) researching the product further by conducting a trial or placing in testing sandpit. After further research, the technology can be tested as a pilot to determine how well or otherwise, the technology works within the institution. If an emerging technology has more than one product associated with it, a second and third step in the matrix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he second step assigns a rating to each of the categories within the matrix. With many products containing similar features, a third step has been developed to compare products on a feature level.  相似文献   
230.
在经济状况、社会变化、文化传统和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近10年来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美英两国和日本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差异较大,一方面美英两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均为制定早期学习标准,日本则注重通过创设适当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美英两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都重视幼儿早期读写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日本则注重人际关系和健康领域的改革.借鉴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我国在制定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时也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与文化传统,让课程改革在变与不变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合理运用<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引导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