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49篇
  免费   1055篇
  国内免费   1342篇
教育   29499篇
科学研究   10409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3130篇
综合类   2764篇
文化理论   39篇
信息传播   1877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1215篇
  2020年   1419篇
  2019年   1084篇
  2018年   777篇
  2017年   865篇
  2016年   1040篇
  2015年   1440篇
  2014年   3795篇
  2013年   4875篇
  2012年   5361篇
  2011年   5885篇
  2010年   3772篇
  2009年   3285篇
  2008年   3840篇
  2007年   4481篇
  2006年   4582篇
  2005年   3950篇
  2004年   3148篇
  2003年   2757篇
  2002年   2042篇
  2001年   1637篇
  2000年   985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5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意义]基于版权保护的演化博弈分析,有助于探究数字内容产品的原创主体对仿冒行为是否具有容忍度,以及不同仿冒水平下实施版权保护的策略选择,对规范数字内容产品市场主体行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借助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原创主体与仿冒主体的利益演化过程,探究版权保护下原创主体对仿冒水平的容忍行为;然后通过细化博弈双方的利润函数模型,探究原创主体容忍度水平的决定因素。[结果/结论]原创主体对较小的仿冒水平存在一定的容忍度,对较高的仿冒水平零容忍。最大仿冒水平容忍度由仿冒交叉收益系数、收益模型常系数、产品研发成本系数和原创主体的产品研发努力水平倍数4个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2.
李楠  张超  路璐  邹沐宏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51-156
[目的/意义] 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讯"为例,分析专业图书馆应急科学传播服务的举措及成效,为应急事件下专业图书馆科学传播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梳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科讯"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服务内容,从日均用户增长和阅读量分析用户对不同类型内容的关注程度,提出应急科学传播服务的思考。[结果/结论] 疫情期间,"中国科讯"日均用户增长明显,电子资源保障类内容阅读量最高,其次为新冠病毒科技攻关进展相关内容、科普类直播和信息素养教育直播观看人数达到数万人。应急事件下,专业图书馆应加强特色服务的宣传、加强信息甄选和审核机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科学传播工作预案缺失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开展信息化、智慧化预警工作是实现全面精准育人的重要途径,而预警应用平台无疑是预警工作的有力工具和实践载体,其设计方案应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习预警信息化愿景的达成度。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习预警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工作流程设计、平台框架设计和平台建设方法等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的应用扩展了预警范围、提升了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干预更为灵活、个性化,可为当前高职院校学习危机的实践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 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武术核心素养的培育,针对我国武术教学中存在套路内容“繁难”、教法单一、重“形”轻“击”、重知识灌输,轻自主性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效促进武术认知、武术运动能力、武术人格培育的原则,基于此原则,对“化难为易”策略、“化浅为深”策略、“化无趣为有趣”策略、“化技术为实践”策略、“知新温故”等策略进行了具体探索性设计,并对上述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认图书馆情报学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解熟悉,以在开展研究时能合理选择、灵活使用,确保研究质量。[方法/过程]对近2 000篇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研究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方法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方法的类分命名、图书馆情报学界主要的研究方法的确定、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和讨论。[结果/结论]研究方法应以数据收集法而不是数据分析法命名。图书馆情报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问卷法、理论研讨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书目计量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在选择使用时,既应根据具体研究课题及研究方法之特性,也要考虑使用注意事项,并尽量在同一研究中采用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以扬长避短,更有效地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蕊 《科教文汇》2020,(13):151-152
本研究采用表现性评价,对x幼儿园大班一个班级39名幼儿进行为期一年的发展性评价,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作出连续性评价,获悉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同时对评价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This formative, outcome-oriented, theory-based evaluation research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iveness of requiring an international (‘I’) course by measur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S) at the start and end of a semeste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students’ IS scores did not change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class in which the student was enrolled an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ased on gender, age, ethnicity, undergraduate classification, or number of ‘I’ courses take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S based on religion, traveling outside the US, participating in a study abroad course, and the number of cultural events in which the student had participated. Regression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religious affiliation and number of times traveled outside the U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IS. This study is an example of the use of theory-based evaluation in an educational system and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what experiences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IS.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新系统平台建设刻不容缓。旨在探讨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为建设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提供实践案例与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梳理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脉络,在盘点现有的国内外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为例,探索图书馆新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智慧图书馆将通过建设一体化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并打造NLSP,提升图书馆资源管控和知识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The emerging creative practices of digital collections are increasing in prominence thanks to the access to, and appeal of, data visualizations. Interactive data visualizations, such as a map, timeline, chart, graph, or artist’s rendering of data, enable users to pursue their own research interests within a collection and participate in new areas of research. Use of these data visualizations enhances the scope of the collection and enables a modern and diverse thematic collection to emerge.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question: Does the addition of data visualizations affect how users participate with a research collection? Impacts on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of user-centered design, and analysis of users’ exploratory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Examples of data visualizations used in digital humanities projects and digital collections are presented as case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