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8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学批评这种外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引进、本土化和学科化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特点,经历了被拒斥到接受、落地生根直至蓬勃发展的曲折过程。女性主义批评在繁荣表面下也潜伏着缺陷和危机,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使女性主义研究在一个正常学术化发展的轨道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2.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男性思维与女权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接受了父权制社会中的妇女观念,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男性观察视角、男性叙述模式、男性话语和人物的二元对立语言,体现一定的男性思维。但小说中又含有一定的女权主义意识,这显露出哈代创作意识中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3.
杜量 《培训与研究》2008,25(4):22-24
多丽思·莱辛(Doris Lessing)堪称英国文学史上与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齐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涉及种族、性别、人生的丑恶等。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为读者提供了南非殖民统治下的种族歧视和隔离状况,同时也让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女性生活逐渐进入读者的视线。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结合后殖民地的社会历史背景,试图探索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这一人物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44.
邸玲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2):54-55,64
《简.爱》是19世纪女性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小说大团圆式的结局,历来遭到评论界的批评。但本文却认为,这样的一个结局恰恰反映了19世纪女作家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即女性要独立必须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在家庭关系中要获得真正平等的地位。当然,小说的结局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女性出路问题思考的不彻底,这是时代局限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5.
146.
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语言问题逐渐引起女性主义的重视并得到系统的研究,女性主义译者意识到只有破除父权语言才能消除女性和翻译的弱势地位,因而在翻译中实施"语言操控"策略以建立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7.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陆小艺可谓别具一格,尤为"耀眼":她是一个相当另类的"女权主义者"——"权"的彻悟者、极端崇拜者、狂热追求者和"权"令智昏者;她是一个另类的"女权主义者",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另类女性形象中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48.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voice in relation to a research project, now in its developing stages, in which I examine how rural youth imagine their futures in the context of a career‐based learning programme called The Real Game. The paper enters into conversation with feminist post‐structural scholars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situate the problematic of voice within broader epistemological and ethical questions regarding represent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in research. Exploring the limits and possibilities of the proposed study, and of critical feminist ethnographies more broadly,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speech, representation, and ethics. Questions of voice serve as an entry point into a larger interrogation of the interrelations of theory, epistemology, and ethics in research practice. The study's specific focus on imagined futures provokes questions about how relations of time shape the production of youth subjectivities and feminist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15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作出了新的阐释。文章在简要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的基础上,分析女翻译家朱虹的翻译文本《女人的"一样"和"不一样"》,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来研究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