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50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地质条件、动力作用、沉积环境以及人为干涉等方面解释思贤滘附近X形河道的形成与发展。在河道整治时,如能把西江径流引入现今北江下游的东平水道,将有利于改善该水道的航运条件。  相似文献   
42.
民国后期湖南水灾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后期由于社会政治腐朽黑暗,洪水泛滥成灾,从而对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使农村劳动力锐减,耕畜、农具损失惨重,农业生产急剧衰败,而且导致了城镇工商业的衰落,社会经济出现危机,进而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崩溃,还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动荡,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43.
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再现了黄泛区人民在大迁徙中所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实,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的生活意志、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传统道德的坚守、对故土的热爱,歌颂了中国农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等优秀品质和刻苦耐劳、团结互助、舍己为人的精神,揭露、批判了国民党当局的残忍、黑暗和腐败以及与侵略者狼狈为奸,揭示了中国农民由来已久的沉重的精神负担,表达了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思考。小说人物为数众多且均为平凡人物,注重多方面地刻画人物,结构精妙,情节曲折有致、波澜起伏,语言朴素、简练、通俗、流畅、生动、活泼,民族色彩强烈;但也存在着人物形象观念化、概念化的倾向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笔力不够集中等缺憾。  相似文献   
44.
清代顺治至嘉庆年间,徐州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区,黄河的决口导致徐州水灾频繁发生.自然气候因素是导致黄河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人为、社会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徐州地区的黄河水灾呈现出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同时期水灾次数的变化也反映出国家水利政策和社会环境对水灾次数及水灾防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5.
在介绍2010年7月汉江洪水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东荆河下游天星洲、王小垸两个民院扒口泄洪对潜江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分析了扒口泄洪在本次防汛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黄河上中游地区盛夏旱涝变化及其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权  陈少勇  李艳  马敏劲 《资源科学》2012,34(11):2189-2196
利用黄河上中游地区45个气象站1961年-2011年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其盛夏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该区盛夏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1960年代初、1970年代中后期、1990年代为偏涝期,其它时期为偏旱期;②该区盛夏降水的前3种空间分布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东西反向型。根据REOF进一步将该区盛夏降水异常细分为高原东部区、渭河上游区、河套北部区、渭河下游区和黄河源区,各区降水趋势及周期变化存在明显差异;③该区盛夏旱涝变化与500hPa高度场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低槽、鄂霍次克海高压、中高纬环流形势及100hPa高度场上南亚高压强度和东伸脊点位置密切相关。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与南亚高压东伸脊点偏东可能是导致黄河上中游区盛夏偏旱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全局优化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及权值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将前馈多层神经网络的全局优化表述作为启发式遗传搜索的问题.设计了遗传算法全局优化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权值的新的编码方案,并利用该方法求解了洪水预报问题,给出了实例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48.
浙江省梅汛期洪涝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菊忠  郭巧红 《科技通报》2000,16(6):438-442
从1991年起,浙江省已连续9年在梅汛期出现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本文从梅汛期洪涝的特点着手,分析了形成洪涝的天气气候原因,应用新安江流域的百余年雨情资料,得出其内在周期性规律,预测了新安江水库将可能进行一个10年左右的相对少雨周期,阳后还提出了一些减轻梅汛期洪洪涝损失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49.
黑泉水库溃坝洪水演算方法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农霞 《青海科技》2000,7(3):19-21
通过对黑水库溃坝洪水量演算,分析性地介绍了溃坝洪水计算中一些简而蝗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0.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冉大川 《资源科学》2006,28(1):93-101
本文对黄河中游河口至龙门区间以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保存面积以及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和淤地坝减水减沙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用之于实际计算。结果表明:1970年~1996年,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少径流5.456×10.8m3,年均减沙2.238108t,分别占对应区间及流域多年平均来水来沙量总和的4.6%和22.9%;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依时序递增;每年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淤积1.57×108t,减少冲沙用水45×108m3。1970~1996年河龙区间淤地坝年均减水减沙量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减沙总量的59.3%和64.7%;河龙区间淤地坝的减水减沙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具有时限性及非持续性,据此提出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