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浅析中央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初步提出了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根据时代变化和农村社会发展实际,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体系,特别是第三代领导核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把这一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02.
新中国成立后,四代领导集体一直致力于解决台湾问题,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第二代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第三代进一步完善和平统一方针,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第四代在新形势下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3.
文明戏时期的家庭戏与五四时期家庭戏,在家庭戏反映社会、人生、政治,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家庭戏的人物刻画和悲剧意蕴四个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较为多方面的反映出从文明戏时期到五四时期家庭戏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4.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所包涵的三个特性或是要素。即可概括为:哲学的、科学的、宗教的这三个特性贯穿于其整个思想体系,是理解康氏政治思想的切入口。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康有为是学贯中西,其学说也是承上启下的,即从传统治世理论资源中寻求外表,在近代科学中探索制度归口,在宗教信仰中集合大众力量,三管齐下,共同指向改制的大道,以致富国强民。康有为的思想理路及架构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承接今文微言大义,开创后世启蒙之风。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50年代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作出了杰出贡献,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6.
涵养道德对优生优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元极学认为,道乃天地万物原始物质元气,元光,元音及其人运变规律,三元极化至和谓之德,人的性命禀受于天地,来源于父母,父母平时注意涵养道德,选择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交合时间,进行有益的胎教是促进优生优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7.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提高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从世居和久居高原人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训练方法进行阐述,以便为其高原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将近三十年的湖北女作家区分为三代:第一代以池莉、方方为代表,是“关注日常”的一代,她们开拓性的意义在于对日常生活的强调和发掘.第二代以王君、姚鄂梅、王芸等197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为主,是“发现问题”的一代,她们的创作表现了“铁肩担道义”的现实主义承担精神.第三代则主要是80后作家,她们是“逃离现实”的一代,其创作表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美学新质.  相似文献   
109.
李晓芳 《未来与发展》2014,(2):79-82,30
社会变迁背景下,家庭养老文化的淡化,养老资源配置失衡及养老主体的减少与流动致使农村家庭养老行为的性质、关系和内容呈现新的特征,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的孝文化,同时增加老年人可交换性资源,提高老年人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构建发展型的家庭养老政策。  相似文献   
110.
郑立君 《美育学刊》2020,11(1):69-77
东汉以来有关汉代画像石祠堂、画像石及其图像、文字和社会价值意义的品评、考释、发掘、保护等跋语和立碑勒文,即后人的题刻,历代都有,特别是有许多现当代人用各种书体在拓片上题写的跋语。但直接在原石上镌刻跋语和立碑勒文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东汉、北魏、北齐、唐、宋和清代,现存山东长清县孝堂山画像石祠堂和嘉祥县武梁祠的隶书跋语与碑刻较为显著。汉代画像石上的后人题刻各有不同的思想意图,用以题刻的隶书水平也是东汉至清代隶书艺术发展的镜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