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1年1月30日下午,在中南海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首次提出了中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的"同心"思想。这一思想为搞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本文拟就该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试作粗浅分析,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同心"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充分发挥"同心"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2.
2011年1月30日下午,在中南海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首次提出了中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的"同心"思想。这一思想为搞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本文拟就该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试作粗浅分析,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同心"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充分发挥"同心"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3.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今城市的一个重要主体,他们的幸福感如何,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也是检验“幸福惠州”建设成果的“试金石”。基于对惠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指数特征的调查研究,加深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认识。通过分析影响其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四项措施来提升惠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一是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劳动力价值;二是消除体制壁垒,完善保障体系;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四是加大维权力度,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合法维权。  相似文献   
24.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代伟人的赶超战略思想,是对中华民族20世纪奋斗目标的理论概括和智慧结晶.三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与中华民族赶超步伐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开发其赶超思想的理论宝藏,吸收其思想精华,总结其经验教训,对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中国实施跳跃式的赶超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赶超战略,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二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了“三步走”战略。  相似文献   
26.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行"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多种所有制并存"模式,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方针,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制度,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7.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虽然都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却有我们今天所称作的“和谐社会”的内容,他们也从不同的视角论证和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在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理论支持的情况下,探究和梳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和谐社会思想自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1954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当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和展示了中国军队近代化史论纲。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联系我国思想学术界的实际,把这个论纲的要点,中国军队近代化史的三代、中国军队近代化的"三化",和贯穿其中的科学方法论,放在研究的首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新的征程。60年来,四代领导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吸收国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别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的思想,即:毛泽东的均衡发展思想;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思想;江泽民的协调发展思想;胡锦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30.
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dd enormous approaches to utilize computing into users' daily lives. Every aspect of social needs has been touched by ICT, including learning. VL (virtual learning), with the life span of slightly above a decade, still looks for possible approaches to enhance its functions with significant pressure from related disciplines for continual improvements. Very recent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Web 2.0, Semantic Web, and 3D (3-Dimensional) Virtual Environments, users have expanded their horizons of expectations. Along with this technology advancement, there has been a noticeable social and demographic transformation from recent years. Sociologists refer these as new generations of the human kind with high intellect, multitasking nature and high awareness of their environments. At present, they are getting into the education stream with high eager for creativity, flexibility and entertainment. Most of the present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levels in schools show such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ce their expectations frequently. On the other hand, VL still has not accommodated new social networking and entertainment approaches as it confines to limitations from traditional learning pedagogies and administrative rules. So far, the only successful step it could take forward is the blended learning, which is now fading its novelty. The simple yet foremost essential question is, how far could people retain the students willingly with present VL methods? Alternatively, will it become another unimpressive rigid approach of learning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possible approaches to evolve VL methods and models to make the future learning enjoyable yet comprehensive task.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briefly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significant to VL in a holistic manner, while providing an abstract model to analyze learn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