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bstract

San Francisco, since its global takeoff in the Gold Rush Days and long‐standing trafficking in Bohemian, socialist, queer, and left‐leaning energies in and beyond the Beat era of the 1960s, has a complicated global/local history of trying to disentangle its city‐space and urban imaginary from the Greco‐Roman will‐to‐supremacy that would turn California into a frontier settlement of Asian/Pacific domination and US‐framed empire. Forces of social becoming like the Beats and post‐Beat hippies as well as more experimental authors like Jack Spicer, Maxine Hong Kingston, Frank Chin, and Bob Kaufman helped to forge a different literary‐social vision of San Francisco and the Pacific Rim city as a porous community of transnational innovation and outer‐national becoming. This paper will invoke some literary and film texts from Howl and Tripmaster Monkey to Vertigo to Margaret Cho stand‐up performances as well as some geopolitical studies, such as Gray Brechin’s Imperial San Francisco and City Light Press’s Reclaiming San Francisco to substantiate this double vision of San Francisco as global/local US site of (a) imperial ratification and (b) counter‐orientalist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92.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论题十分广泛,而有关社会主义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的问题则构成了大论战的第一位问题。苏共坚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观,并由此制定出和平共处等“三和”战略;而中共则信守传统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奉行“革命”战略。于是,中苏两党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93.
ABSTRACT

Here, we consider how graduate education in communication fares when it comes to engaging conceptual and theoretical legacies of racial apartheid and modern European and American imperialism. Treating syllabi as a discourse which powerfully represents the field to future scholars, and graduate classrooms as sites of power, we assess foundational theoretical pedagogy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syllabi from required doctoral seminars across sixteen highly ranked communication, media studies, and mass communication programs in the US. Finding an ongoing disavowal of critical theories of race and imperialism, but hopeful exceptions, we offer recommendations as part of ongoing projects to decolonize university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94.
从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视域来看,<报刊的四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媒介帝国主义提供了理论资源.<报刊的四种理论>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媒介控制理论及对传播语境的历史推演过程,分别为媒介帝国主义自我中心性思维模式的形成、传播工具安排方式及传播语境理论的历史生成提供了理论前奏.  相似文献   
95.
在马歇尔计划执行前后,美国以援助为契机,利用中央情报局和各种文化载体在西欧进行了一系列公开或秘密的活动,包括文化炒作,其目的就是将援助和文化渗透结合起来,拉拢选民群,围剿西欧各国的左派,对抗西欧的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和其他反美情绪,最终实现西欧文化的美国化,在西欧建立符合美国意志的亲关政权。  相似文献   
96.
《阿凡达》在其商业运作的框架内成功地再现出,在人类历史与现实中,征服自然与征服弱势民族具有相同的强盗逻辑和帝国性质,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反生态帝国主义的电影文本。该故事是对资本主义逻辑上升至帝国性之后,在时间上延伸至当代,在空间上延伸至外太空的揭露。阿凡达的形象也许为人类文明走出生态帝国主义的倨傲和文明的困境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可能:既是自然与人的使者,也是资本/帝国主义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97.
崔晓彤 《科教文汇》2012,(20):199-200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他们的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的。然而,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他们的理论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20世纪首先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就是列宁。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有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帝国主义论、一国革命论、新经济政策理论中。列宁的这些创造性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8.
《白鲸》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一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和璀璨明珠,展示的是亚哈船长为复仇而捕杀白鲸,最后人鲸共亡的悲剧。悲剧是世界文学最重要的母题之一。通过纵览世界悲剧文学的特点。阐述美国悲剧文学作品的特色,可以反映出关国个人中心主义意识向帝国扩张主义意识的过渡与转变中的民族悲剧。  相似文献   
99.
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使美国文化占据着世界文化的霸权地位。“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冲击着其它文化圈的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赤贫化程度加深,甚至使一些主权国家的政权产生了危机,进一步引发了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包括本土文化运动、考古文化、纪念活动、团契性怀旧、人文地理旅游浪潮),从而加剧了“文化民族主义”的程度。“文化民族主义”有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但是“文化民族主义”也可能演变为血统种族民族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抗衡非本土文化。因而,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维护不应具有敌视现代文明与异国民族文化的性质,而需要与后者良性、平等、友好地互利交流,并且构成全球化文化的个性差异与多样化。民族语言及文化的生命力根本上系于该民族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生命力。因此只有自强不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文化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才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0.
列宁在研究帝国主义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分析方法,又运用了辩证方法。正是这种综合运用了辩证方法和分析方法的“辩证分析”,使列宁得以揭示帝国主义的本质,论证帝国主义向民族解放的转化,并揭示和论证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化。总体而言,正是这种“辩证分析”使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达到了“表述的精确和论证的严密”。因此,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方法论证明,分析方法与辩证方法并不是像分析马克思主义和辩证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那样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