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9篇
教育   3208篇
科学研究   63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54篇
综合类   331篇
信息传播   3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指出科学合作网络中节点重要性鉴别通常是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节点程度中心性或中介中心性来进行。这类指标并未考虑科学合作网络中的引文特性,因而并不能完全体现节点在合作网络中的重要性。比较和分析科学合作网络中各种节点影响力指标,并在B-rner提出的引用强度指标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节点合作收益指标,最后以禽流感合作网络为例评测和分析科学合作网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节点。  相似文献   
822.
[目的/意义] 进一步探讨Web 2.0环境下选择性计量指标的有效性。[方法/过程] 以"data mining"为检索词,获得Mendeley与Web of Science两平台的交叉文献集合,分别对交叉文集的被引频数与阅读数、被引频数与标签数进行相关性检验后,从每组选取指标值差异最大与最小的各100篇文献进行具体分析。[结果/结论] 传统计量指标被引频数与Mendeley中的阅读数和标签数均存在弱相关性,证实了以阅读数和标签数为代表的选择性计量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文献的影响力,且文献类型、出版年份和作者h指数会对用户阅读、引用等文献利用行为产生影响。未来文献影响力评价的发展方向应为传统文献计量方法与选择性计量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823.
[目的/意义]随着Web 2.0环境下社交网络的普及与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学者影响力表现为两个方面: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目前反映学者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已达20多种,故需要遴选合理的评价指标,避免强相关性的指标,最终构建客观、公正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收集PlumX/Pitt工具中提供的指标和数据,采用Spearman方法尝试探究学者学术影响力指标(被引频次)与替代计量学中社会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项社会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要综合评价学者的影响力,应当引入社会影响力指标;从数据关联性角度,一些学者影响力的评价指标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24.
杜雪  刘春茂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1):119-126
[目的/意义] 针对网络中出现的信息偶遇的现象, 分析哪些个人因素会对网络信息偶遇发生的概率、个人行为及认知造成影响, 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查询策略以达到信息获取效益最大化。[方法/过程] 采用实验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个人特征对网络信息偶遇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理科类专业、在职人员更容易发生信息偶遇;男性、大专学历人员在发生网络信息偶遇时更偏向于关注偶遇的信息并且选择分享、保存、使用偶遇的信息;理科类用户更加认同在网络浏览中或者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是较易发生信息偶遇的情形。检索系统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的一些特征来积极创造环境促使信息偶遇发生, 以增加信息偶遇概率。  相似文献   
825.
[目的/意义] 多样化的科研成果、数字化的出版方式、网络化的科研交流呼唤新的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探讨Altmetrics指标与传统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Altmetrics指标内部之间的相关性,有益于更好地探索数字环境下如何更加客观、有效地开展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方法/过程]以 Plum Analytics为数据源,基于样本机构2012-2015年间的引用数据与Altmetrics数据,开展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 多元化的Altmetrics指标可反映多维化的机构影响力信息,故应当引入Altmetrics指标以全面审视机构影响力;指标数据源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指标所反映的信息性质;要因评价对象的不同而遴选适宜的评价指标;对Altmetrics指标分类需作小范围调整。  相似文献   
826.
[目的/意义]在高校图书馆功能和运行模式转变背景下,通过图书馆内部设计,改善学习环境、人文环境,进一步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对图书馆立足服务职能、提高图书馆文化影响力起着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结合国内外先进图书馆的不同特色,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内部空间建设实践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应考虑的方面及其重要性。[结果/结论]概括总结出提高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6个注重”设计策略和“4项文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27.
付汉良  刘晓君 《资源科学》2018,40(6):1222-1229
考虑到再生水回用所具备的环保和公益属性,本文通过引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手段,避免了社会偏好等因素对于调查结果的影响,获取了更为接近公众对于再生水回用真实态度的内隐态度。从内隐态度的角度,验证了公众存在因再生水经由污水处理而成,而拒绝使用再生水的“心理感染”现象。并通过将公众对于再生水回用的内隐态度,与通过自陈式问卷获取的公众对于再生水回用的外显态度进行对比,发现了外显态度相对内隐态度更为积极的现象,为当前中国再生水回用推广过程中所遭遇的“叫好不叫座”现象,给出了科学解释。最后,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下分别模拟环保动机激发策略、示范引导策略和知识普及策略的作用原理,设计干预刺激。并将实验参与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施与三种类型干预刺激。通过比较干预刺激前后实验参与人员的再生水回用内隐态度测量结果,发现环保动机激发,示范引导,知识普及三种类型干预策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居民对再生水回用的心理感染现象,提升居民再生水回用内隐态度的积极程度,其中示范引导策略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28.
从消费视角研究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历史增长、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发展低碳城市和居民合理消费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2002—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通过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其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①2002—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衣、食、住”等生存型消费碳排放增长速度较快,“交通、教育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碳排放增长速度较慢;②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城镇居民消费人均碳排放以HH区和LL区的空间正相关类型为主;③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是影响该区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另外,消费结构和消费意识两个因素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29.
本研究首先借鉴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组成要素和过程,其次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的层级和相互关系,将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为表象层、中间层和根本原因层。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0.
Democratic user control is a hallmark of Scandinavian schools, but also of other services of the Scandinavian welfare states. This article studies variations in parental control and influences in public and non-public schools. In addition, how the use of different governance tools inspired by markets affects user control is analyzed.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consists of matching public and non-public schools and nursing homes in three Norwegian municipaliti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important variation between public and non-public schools, while there is little variation between public and non-public nursing homes.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quasi-market is an important explanation for th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