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33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282篇
教育   18398篇
科学研究   3178篇
各国文化   105篇
体育   1931篇
综合类   1766篇
文化理论   48篇
信息传播   256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731篇
  2019年   729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685篇
  2016年   756篇
  2015年   918篇
  2014年   1898篇
  2013年   2796篇
  2012年   2308篇
  2011年   2158篇
  2010年   1548篇
  2009年   1445篇
  2008年   1617篇
  2007年   1823篇
  2006年   1745篇
  2005年   1409篇
  2004年   1134篇
  2003年   948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583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传播图景中的制度——由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为 ,在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中 ,对制度层面的论述是单向和不充分的 ,需要给予补充。第二部分对审视传播媒介与制度系统关系的各种理论视角做了归纳和解释。第三部分提出传播现象的制度分析框架 ,并以舆论的形成为例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传播制度对于传播媒介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并通过制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可以“去魅”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2.
20 0 4年 5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 6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上 ,我申办团成功获得第 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举办权。本文通过对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组织及主要负责人的背景介绍 ,对即将在我国召开的第 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的主题作了诠释 ,对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以及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作了客观的评价 ,同时展望了世界传媒经济学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3.
文章对图书馆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4.
在学术国际化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教师发表SSCI和A&HCI论文进行激励。激励制度主要体现在物质奖励和学术评价两个层面。从对国内某研究型大学文科教师深度访谈的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及其激励制度持不同意见,虽一般不反对对国际发表进行物质奖励,但他们对国际发表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高校在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激励制度的过程中应理解和尊重差异性的存在,关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5.
我国当代媒介文化呈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拓宽了当代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媒介文化消费和传播中暴露出诸多不良行为,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亟待提升。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批判性思维为重要抓手。推进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确立媒介素养课程目标,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经验、立足我国国情,课程目标应涵盖批判性思维、合作沟通、媒介鉴赏、信息获取分析、创造媒介产品、信息技术运用,以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文化自信;开发媒介素养课程内容;加强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的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126.
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根据国情改革中国的社会组织,有效改善社会组织内部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效率,以及它们与国家和政府的关系,这给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组织及其与国家、政府的关系提供了新思维。西方多元主义理论认为,作为整体的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然而,中国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国家的互依联盟实践表明,国家和社会组织之间也可能是合作共赢关系。国家和枢纽型社会组织构筑互依联盟的内在动力在于,互依联盟有助于确保双方获得各自所需的资源。互依联盟的国家法团主义本质,具有以下优势:促进国家社会的良好合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等。同时,互依联盟也存在以下不足: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政治化"和"行政化"倾向、抑制其他社会组织的成长以及发展方向的不确定等。因此,枢纽型社会组织应采取去行政化、社会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相互依存等改革措施,推进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转型。  相似文献   
12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慈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迫切需要激起社会怜贫恤弱的爱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慈善以其仁爱之心,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生存处境,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期望,有助于弥补过于悬殊的社会贫富差距;慈善所表达的善意和爱心,有助于克服日益严重的社会疏离和隔膜,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亲近、沟通与认同,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友善,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8.
The transition from deployment to reintegration can be stressful for returning military personnel and at-home partners, and suppor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ir ability to transition effectively. We draw on relational turbulence theory to advance predictions about how paramete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urning service members and at-home partners predict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ir partner’s support during the post-deployment transition. We surveyed 235 individuals (117 returning service members, 118 at-home partners) who had experienced the transition within the past 6 months. Finding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indicated that relational turbulence partially mediated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s that relational uncertainty and interference from a partner shared with partner support. Partner uncertainty was a direct negative predictor of partner support as well. We consider how these results extend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9.
Cyberbullying is an increasingly common experience that produces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for targets. Interventions encouraging bystanders to support targets of cyberbullying are limited by a lack of focus on what to communicate. This study considers supportive messages that emphasize emotional comfort, attributions of responsibility, and beliefs that people can change as relevant to this context, and it examines how perceptions of messages differ based on whether support providers have or lack experience with cyberbullying. We extend research on the indirect effects model of supportive communication by randomly assigning participants (N?=?304), who self-identify as targets of cyberbullying, to message and source conditions and assessing their perceptions of messages, providers, and outcomes. Impressions of messages mediate their influence on outcomes, and the experiential similarity of support providers moderates these effects. Certain messages, notably those contending that bullies can change, are less effective when delivered by sources who lack experience with bullying.  相似文献   
130.
This paper identifies individuals’ accumulated history wit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as a replacement for the contested and outdated term ‘digital divide.’ We propose that an individual’s ability to benefit from their technological history consists of four factors: awareness, knowledge, access, and technological capacity of the user’s social collective. Together, these factors make up the individual’s level or amount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construct was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conducted in Soweto, South Africa, an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assessing individuals’ accumulated histories.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has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fields in which ICTs are used for communication, capacity building, and identifying barriers to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he use of the concept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decision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into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ability to benefit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