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75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教育   24815篇
科学研究   2064篇
各国文化   135篇
体育   3131篇
综合类   2581篇
文化理论   69篇
信息传播   23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708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954篇
  2014年   2529篇
  2013年   2635篇
  2012年   3114篇
  2011年   2953篇
  2010年   2234篇
  2009年   2055篇
  2008年   2521篇
  2007年   2880篇
  2006年   2467篇
  2005年   2017篇
  2004年   1643篇
  2003年   1378篇
  2002年   1066篇
  2001年   804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When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local journalism in a networked media environment, it is crucial to examine how audiences attribute news with the power to define social knowledge. In particular,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need to appeal to audiences by reinforcing a sense of local journalistic authority to assert the parameters of who and what is worthy of coverage.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ndings from interviews with a range of commercial television news viewers in Sydney, Australia. It positions viewership in the context of people’s wider engagement with news, and in relation to their interpersonal and digital social interactions. The paper argues that local audiences have conflicting attitudes to the role of television news, both contesting and re-inscribing the programs with the power to demarcate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It traces how local audiences challenge the ability of news to convey boundaries within the community through processes of exclusion, connecting the contestations to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the individuals. It identifies that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nurture journalistic authority in terms of their local relevance, and it contributes insight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 news by engaging with the means by which audiences themselves attach social power to journalism.  相似文献   
82.
土家族是生活在祖国腹地武陵地区的历史悠久的山地少数民族.在现代多元文化互动的背景下,土家族村落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丧失,而是在其中产生出新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83.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频率为平均每周2.3次,每次使用时间为30min~1h之间;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目的主要为锻炼身体、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关注体育赛事与明星和消遣娱乐等;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体的使用内容主要为体育运动类APP课程、体育在线课程、体育赛事转播以及体坛资讯等;体育网络媒介的使用对于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有积极的影响。应从学校体育在线课程建设、科学健身信息传播效果、体育运动类APP爆发式增长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对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网络媒介使用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4.
基于全息系统的视角,提出营销学的三个层次:产品营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分别从营销的概念、消费者细分,以及营销战略与对策等几个方面对传统营销学体系提出质疑,并在总结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全息系统下的营销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85.
媒介信息与用户信息需求的契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信息传媒、文献信息传媒和网络信息传媒的传播内容都有各自的分布规律,并与 各自的用户之间有着一定的契合关系。传媒与用户间的契合指出了媒介的发展方向。表5。参 考文献6。  相似文献   
86.
经营业态总体上反映一个产业的经营结构、供需关系、运营方式和发展战略,其合理性、科学性决定着产业市场运行模式的成败。近20年来我国学术期刊已逐步形成以纸质版、网络与电子版多元发布的全媒体出版产品结构,但这同一内容的2种版本却一直分别由不同的供应链各自定价发行,人为地将一个市场裂解为2个市场,造成了价格脱离价值、市场相互抵消、边际成本上涨、营销模式混乱的状态,严重削弱了期刊的市场主体地位,扭曲了产业生态,牵制了期刊和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上破解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难题,应构建供需合作共赢的“刊-网-馆”融合运营模式,大幅度降低产业运行消耗,打造学术期刊数字版云出版、传播和服务与纸质版集约化生产发行和馆配相结合的全媒体经营业态。  相似文献   
87.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建设滞后、缺乏规划、创新不足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领导重视不够、理论研究不足、认识片面、经费场地限制等.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大力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8.
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生活化的出现标志着一种社会文化的创建,代表了一种国际性的生活标准和趋势。随着北京市景山街道黄化门社区“体育生活化示范区”的出现和探索,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化发展道路上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突破:体育从追求国家金牌转向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体育在一个新的层次上服务于生活。体育走向大众,体育进入生活也是体育在当代社会的必然取向,也是体育的本质回归。  相似文献   
89.
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五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企业文化内部传播主体、受体、对象和渠道之间作用关系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五种机制:激励诱导机制、群体压力机制、环境暗示机制、个体学习机制和人员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90.
我国期刊网页渴望个性与互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军平  王强 《编辑学报》2005,17(6):431-433
对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为各入编期刊提供的网页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在新浪等门户网站上用"学报"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并点击检索结果,以了解我国期刊网页的现状.指出我国期刊网页存在缺乏个性、与作者和读者互动不够2大问题,认为编辑对期刊品牌效应认识不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几个成功网站的分析,认为合作办网,逐步建成专业期刊和行业信息互相依托、大学学报与大学科研信息互相依托的综合网站是建设特色期刊网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