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近代专制主义君主立宪制,即近代天皇制。在对外侵略扩张中,日本侵略以极端自私偏狭的民族主义,犯下野蛮残暴的违反人道罪、破坏和平罪。天皇处于统治结构的核心,具有“神皇一统”的至高权威,不仅庇护和怂恿军国主义势力膨胀,而且亲自决定“国策”,发布诏书,动员战争舆论,任用积极对外侵略的总理大臣和主战军阀。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祭,中日两国都没有忘记那场改变中国和日本历史进程的战争。日本并未从中汲取教训,痛定思痛,反而有些人称那场战争是"非计划,非预谋的突发事件",认为日本进行的是一场合理的战争。一些极端分子还纷纷进入靖国神社参拜--包括甲午战争时践踏中国国土、蹂躏中国人民的"皇军"之鬼魂。过去,国人曾一再谈及甲午启迪,以警示人们,但在面对日趋恶化的中日关系的现实状况,甲午战争给人们的历史警示和告诫会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3.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魂灵崇拜,而后随着神道的发展和其影响力的扩大,原有的一些思想因素发生了异化,逐渐被皇权至上者利用为扩大天皇的权威服务。进入近代社会后神道更是成为军国主义者鼓吹"圣战"、美化侵略的思想工具。本文从"神国思想"、"国家神道"、"神社"3方面分析,揭示军国主义发展与神道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对宗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是中国最早较系统地接受和介绍欧美近代教育和体育思想的人物之一。他的体育思想和实践是伴随着维新变法斗争形成和发展的,给整个社会留下很深的印迹,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中国学者对此暴行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日军实施暴行的心理层面来看,这是日本长期对士兵实行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普遍形成非正常心理的必然结果,日本军国主义才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6.
日本战败投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歪曲历史、美化侵赂的歪风,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极右势力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日本自身的原因之外,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也是难辞其咎的。日本投降前后,美国从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在日本投降问题上,在《开罗宣言》所要求的“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上不断退步,同日本法西斯政权作了一笔不光彩的交易,使日本在“‘国体’前提下投降”的要求得以实现;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本报行的民主改革并不彻底,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对战犯的惩治也极不彻底,这为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保留了孽根;从1948年开始,彻底改变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武士道是它形成发展的社会基础,财阀垄断经济是它形成的经济基础,侵略扩张是它的核心内容,天皇专制政体是它形成的政治基础,神道教是它形成的社会精神支柱,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则是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这样一种集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于一身的大杂烩,给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社会围绕教科书如何反映侵略战争历史的问题一直存在斗争。但是日本右倾和保守势力则篡改历史,屡屡发生修改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回避、隐瞒、修改许多重要的侵略史实,不能直面历史的事情。这是其军国主义史观、皇国史观使然。究其根源有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现实等各方面因素。日本的这种歪曲历史修改教科书的做法,严重的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恶化了与亚洲各国的关系,引起了亚洲各国的高度警惕和强烈抗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相似的地缘文化和遭遇,近邦日本音乐对近代中国音乐史的开端——学堂乐歌的影响至关重要,早期大批学堂乐歌的创作都是从日本直接引入乐曲进行填词,然而,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一批原是歌颂日本军国主义、鼓舞日本军人对外入侵(多为入侵中国)的歌曲被引入中国。这种现象在今天看来,不免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嫌疑。但返归历史,当时一批音乐人不加筛选地引进日本乐曲,实为救国救民心切之举。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expands on two books that focus on women's experiences of war and militarism, written fro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based on women's studies,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main tenets of militarism, neoliberalism and gender oppression as discussed in the books, adding a learning lens to the analysis. It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aging with the concept of militarism in order to explore its interactions with everyday learning and adult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