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301篇
科学研究   54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7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意义] 探索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播规律、识别与评判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重要节点,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舆情,增强公众、政府和媒体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方法/过程] 以“魏则西事件”为实证研究对象、采集并整理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运用Ucinet软件构建互动关系矩阵模型和Netdraw软件绘制该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社群图,从整体、局部和个体3个视角进行了该舆情传播网络结构测度分析。[结果/结论] 拓展了SNA的应用,从本质上揭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总结并提出针对其本身拓扑结构的控制建议,最后,为从源头上弱化其不可控性,分别提出了公众、政府和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网络为知识的群体建构和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建构性的交互机会,但是, 研究表明,这些机会和优势是无法自动产生的。本文从促进学生参与、发展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角度入手,尝试了学习者自我评价的方法,即把对学习者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职责转移到学习者身上。本文首先介绍了这种分析方法的缘由和具体的实施细节,然后提供了一个学习者按照这种方法分析自我学习过程的例子,最后作者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和元认知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知识的社会性建构。  相似文献   
103.
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高效的网上评教系统,不断完善评教机制,将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以河北北方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首次学生网上评教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课堂教学网上评价的优点与不足,在完善指标体系、评价系统以及评教的组织与管理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尽力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但线上教学不同于教室课堂,教务学工如何联动做好疫情特殊时期线上教学的日常管理是当前形势下值得思考的课题。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结合在线教学运行实际,分析了在此背景下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教务学工有效联动策略。  相似文献   
105.
在微博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上网方式、使用时长、表达方式与以往都有较大改变。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大学生群体通过微博平台,其心理认知具体表现为片面仇官仇富与质疑、逆反宣泄、娱乐消遣等。大学生群体对突发网络舆情的舆情主体、对象、基础以及政府调控都有不同的体认。  相似文献   
106.
周葆华 《新闻大学》2020,(3):84-106,1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永久在线、永久连接"成为当代受众的新生活方式,也挑战了传统的受众与效果研究范式。本文从理论上阐释"永久在线、永久连接"概念,并运用一个全国性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首次实证描述中国受众"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的行为与心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可供性显著正向影响永久在线与连接行为,价格敏感、时尚国际、积极进取、稳定悠闲等生活方式对永久在线与连接具有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错失恐惧对"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的行为及心理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ercep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social media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 by students engaged in study abroad programs.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and analyzed with 23 American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completed or were engaged in a study abroad program. Results suggest that online communication enhanced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providing help with sociocultural skills, informational needs, relational bond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Different platforms were preferred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friends versus family and intimates. Onlin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nationals from the student’s home country buffered both the sojourning student’s acculturative stress, and the stress and concern of distant family members.  相似文献   
108.
Students were linked virtually across three contexts: U.S., Malaysia, and China. Differences emerged in how student-created messages were constructed and interpreted; these impacted perceived relational affiliation. Messages constructed by students in Malaysia and China exhibited casual talk, greater self-disclosure, requests for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greater use of emoticons/emoji. Interactions were perceived as informal, friendly, and positive. U.S. students’ messages often showed institutional talk, less self-disclosu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structor-assigned task. Asian-U.S. student pairs perceived their interactions as formal, less friendly, and less positive. This study shows how online technologies may be afforded and shaped by culture and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09.
运用文献资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线上马拉松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线上马拉松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还存在着运动员作弊、后勤保障体系不健全、赛事商业气息浓重、对运动员盲目参赛缺乏制度约束等问题.认为应该建立健全反作弊监控体系,保障赛事公正公平;建立健全线上医疗体系,及时监控跑者身体状况;健全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建立并完善竞赛评估管理体系.旨在为我国线上马拉松这一新兴赛事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nline forum posts at the websites of Amazon and Goodreads of two books on Zheng He’s voyages. The findings are threefold: First, most of the online forum participants play their due roles and satisfy the six conditions of Dahlberg’s model of an ideal online public sphere. Second, the emerged themes match the six conditions of Dahlberg’s model. The readers’ reviews at the two Western social media websites are mostly positive and rat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