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0558篇
科学研究   985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103篇
综合类   519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980篇
  2013年   894篇
  2012年   1150篇
  2011年   1065篇
  2010年   721篇
  2009年   684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499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BSTRACT

Press credentialing practices are a vital, yet understudied site of scholarly research on journalistic norms and practices. Press credentialing not only structures internal professional hierarchies, but they also signify the boundaries of the journalistic field itself.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egal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press credentialing to cover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drawing on the concepts of boundary work and journalistic authority to demonstrate the material impact of the space between fields on professional legitimation in journalism. Using WorldNetDaily (WND) as a case study, I argue that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Correspondents (SCC) occupies a hybrid boundary zone between the journalistic and political fields, generating a unique tension in First Amendment jurisprudence that places journalists in a paradoxical role as both the professional embodiments of free speech and its constitutional steward. The resulting jurisdictional conflict between the SCC and WND extends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journalistic authority by articulating how journalist-state relations can fundamentally augment the process of legitimation at its fuzzy boundaries. The relev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press credentialing practices in the digital ag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2.
微博是90后大学生进行政治意识表达的主要载体,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在微博的影响下,大学生政治意识的主流虽然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出现了政治冷漠,盲目轻信甚至是群体极化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微博立法,高校应开设公共微博,培养一批意见领袖,而大学生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微博素养,才能保证微博上政治意识表达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23.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及工学结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重构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发挥二者间的叠加教学效应。这既是高职培养“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着力探索的一种新型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4.
针对当前由"90后"构成的大学生主体,总结了其相对于"80后"所呈现出的新特点,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完善与学生的沟通途径、构建与家长的全方位沟通机制、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5.
网络社会对人们生活的正负面影响及带来的社会一系列的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艰难与复杂,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对所取得成绩的总结与创新,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与解决,为今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6.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新中国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延安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而且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对高质量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7.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的特征,迅速占领着高校校园的文化市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挑战。本文拟在剖析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大众文化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构与整合。  相似文献   
28.
新时期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可以培育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创新创优、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充分利用这种“近距离”的素材,可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僵化、形式相对单一、效益低等状况,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29.
在综合性大学中办好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办学环境的转变———从单纯的师范教育向综合性教师教育转变;适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方向的转变———从政治教育到公民教育转变;适应基础教育中课程理念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出特色,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0.
李宏 《中国轻工教育》2019,(1):67-71,85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战教学符合"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总体要求,具有"大思政"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从"大思政"的总体布局出发,重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战教学系统模式,使各个相关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形成正向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