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10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行政指导行为在其兴起的初期被排除在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外,但是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深入,依法行政要求其不能再游离于法治范围,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2.
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问题涉及到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工与制约关系,更关系到司法权监控行政权的力度与广度。我们有必要在法理上重新界定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内涵,分析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现行法律及其司法解释的框架,确立一个完善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的开放性思路。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这些诉讼的结局大部分是一样的,既法院以原告不享有诉权被裁定驳回起诉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虽然公众和媒体对这些公益诉讼给了很多的掌声,却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目前从立法方面没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在对行政公益诉讼作出明确界定的同时,理性地分析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4.
国家公权不得处分,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地位不平等,这两点作为我国行政诉讼法不确立调解程序的理由并不充分。域外行政纠纷诉讼和解和诉讼外调解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程序的确立提供了样本。原告被告的利益契合,单一司法判决程序的局限,避免因非正常撤诉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表明行政诉讼调解具有正当性基础,我国应建立行政诉讼调解程序。  相似文献   
55.
由于立法的简略,致使我国民事诉讼送达方式上具有诸多现实缺陷。可以“随时随地送达”,法院专递,缩短公告送达期限,特殊案子实行当庭或者定期宣判,增加电话、电传、手机短信以及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等达达方式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6.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的规定过于粗疏。学界关于反诉的主流观点在审判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反诉的目的是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动摇、抵消、吞并本诉只是某些反诉可能起到的作用;适应反诉制度的立法意图,有条件地允许本诉当事人以外的人作为反诉的主体十分必要;不必把与本诉的牵连关系作为反诉成立的要件,可将与本诉是否具有牵连关系作为标准来划分反诉的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反诉制度。  相似文献   
57.
一个国家的行政权的实施效率,不仅依赖于行政执法的强制力,而且依赖于该国的宪法诉讼制度。良好的宪法诉讼制度会有助于行政权的实施;劣质的宪法诉讼制度会有害于行政权的实施。一个国家应当培养、扶持良好取向的宪法诉讼制度,使其成为主流的司法制度,从而节约行政权的实施成本,建设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8.
应WTO反倾销协议的原则和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的规定,尝试建立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基于反倾销调查程序涉及复杂的经济数据(事实)问题,我国相关的司法审查制度中欠缺对倾销和损害构成的认定与评判司法审查技术层面上的具体规定。我国应借鉴欧共体、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反倾销审查的司法经验,规范和完善我国反倾销审查程序,以使我国反倾销行政案件的审理程序和实体规定符合WTO反倾销审查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59.
无讼思想是是中国传统法制历史思想的勾勒和缩影,如何分析和考量古典意义上的无讼思想和现今流行的程序正义保障观的冲突和联系是构建我国当今立法思想的重要课题。试从无讼思想与调解协商的本质理念出发,以诉讼目的为角度,对两者关系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0.
新的刑事诉讼法草案中借鉴西方先进制度理念,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完善,规定了证人强制出庭制度、证人经济补偿、证人保护等。但是,由于我国几千年来“厌讼”的传统,及出于对人身、财产安全等利益的考虑,证人较少选择出庭作证。因此,在完善该制度时,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证人角度出发,得到群众的认同,引导证人走上法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