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4篇
教育   3439篇
科学研究   45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49篇
综合类   22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法官的职业角色定位决定了法官职业伦理的内容,法官是法律的守护神,代表者法律,承载着社会公正使命,除了遵循普通伦理之外,还要遵循普通人或者职业外人士所不必遵守的道德操守。也正是这些伦理要求,才反映了法官职业最本质的特征,关系到法官职业群体形象,关系到国家的司法职能的正常发挥。法官伦理需要制度化地构建,更需要法官的自律,使其被法官群体所认同,并且遵循之成为法官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2.
《伦理学与哲学》一书是一部视角独特,立意高远,文思缜密,富于诗韵的著作。作者是一位历经磨难仍力践鸿志的学人,在学术界一直保持自己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具有求道者的精神和殉道者的风范。其著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清醒的反思性和鲜明的批判性,把深邃的学理性和朴素的可读性有机结合,堪称伦理学和哲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93.
在中国社会里,佛教伦理、道家学说和儒学思想可喻为根植于中国民间的"三大福音",它们汇集构成了动物保护伦理的理论脉络.截至西方动物解放运动兴起之前,在这三大福音思想影响下,国人对待动物的思想和态度不仅相比西方仁慈多了,而且使得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国度更加彰显文明.  相似文献   
94.
吴趼人的《恨海》被认为是"写情小说"的代表之作,作品描写了两对年轻人的婚恋悲剧,在腐朽阴暗的内容中展现了充满创新精神的高超写作技巧,无论是内容的叙写或是结构安排,还是人物叙写都有着与以往传统白话小说不同的鲜活气息,这些鲜活的气息与作者描写的晦暗内容形成了奇妙的对比。这些小说修辞手段的运用对我国小说走向现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5.
大规模语言测试的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测试理论提出测试具有社会认识、政治价值、教育功能和文化特性,测试使用具有社会后果。倡导语言测试研究的社会话语其关注的焦点之一是道德问题。2000年国际语言测试协会颁布《道德准则》,其中涉及伦理、专业责任和社会职责等九大原则。以我国高考英语测试为个案研究发现,高考命题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组织和管理,伦理原则得到充分体现。但语言测试者的专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语言测试研究多集中于测试的技术改进层面,很少有社会纬度的考虑。语言测试的专业责任原则和社会责任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高考研究多基于应试需要,很少从测试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防止或减少负面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96.
2010年1月至12月间.我校共有131位教师在校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203篇(部),其中主编、参编著作教材18种,发表论文185篇,另外补录2009年登记遗漏题录5篇.现刊出教师在校外发表论文及正式出版著作的题录.  相似文献   
97.
伊本·路西德是阿拉伯中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他认为真理具有可知性,人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他继承先哲,完整系统地论述了双重真理论,力图在调和哲学和宗教的同时,提升哲学的地位,强调理性的作用;他的理想社会理论虽然带有若干空想的成分,但有些思想在今天仍有其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8.
长期以来,不少教育实践工作者对于真正的教学仍缺乏深刻全面的领会。本文通过回溯教育"善"的内涵衍化,揭示了自古代以来评判教学的视角位移,总体上呈现出从教学的目的论取向到实践伦理立场的变换,并进而考察了近代以来被视为教学理想范型的"教育性教学"命题的本意与价值,及其后来在跨文化传译与诠释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悖离。进而,从教学的"教育性"延展至"道德性"的讨论,指出当代探求真正教学意味的重点应在关注实践伦理,而其评判标准应坚持"以善致善"即目的与手段的统整性思考。  相似文献   
99.
教学专业化的努力,以及有效教学实践范式之弊端的不断凸显,推动了教学伦理研究的发展。相关文献回顾表明,教学内在的道德本质与其作为专业所需满足的外在标准,为教学的伦理特性提供了辩护。作为哲学—规范探究的补充,实证研究深化了我们对教师伦理实践复杂性的理解。当前,有待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寻求有效教学与合伦理教学的平衡,及如何拓宽实证研究论域,并将相关发现更好地纳入哲学—规范探究的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00.
重译林语堂,是推动林语堂研究深入开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亦有着重要意义。林语堂英文原著的现有译本,不足之处甚多,但也自有其优长。根据翻译伦理对翻译行为的规范,汲取"筛选积淀重译论"的合理内核,将其具体化为"筛选———融汇———创新———超越",能为重译林语堂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有助于林语堂英文原著汉语重译工作的积极开展,亦有助于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