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教育   3543篇
科学研究   640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32篇
综合类   259篇
信息传播   117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70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 a period of pedagogical enthusiasm and renewal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ased on a list of articles concerning art education published in Belgian periodicals between 1903 and 1923, the author undert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itle words in order to study how the subject was able to evolve. For this purpose, the pertinent title words are grouped into content categori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se content categories demonstrate specificity compared to other period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ubject at a given moment implie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consists of the emergence, the decline or the exchange of categories, which can also be demonstrated. The connections of these variations to historical facts are substantiated. It can therefore be stated that these variations represen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ubject. However, such emergence, decline and exchange of categories is only possible on condition that each category is able to vary independently of the others. This is shown by an autonomy index as well as by an 2‐test. Thus, art education did not drop from the sky as a ready‐to‐teach school subject. Art education is always what the people make of it, which makes reflection on what it could be or has to be so important at any given moment too.  相似文献   
52.
出发点是哲学大厦的地基,对哲学出发点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对一个哲学体系的理解。在哲学界倡导回到马克思的大方向下,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进行澄清。为了充分、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我们追本溯源地探讨了黑格尔如何以“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为出发点展开自己的哲学体系,以及马克思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改造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出发点,从而把实践范畴作为自己整个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53.
邓小平同志实践主体的思想强调了实践主体人的“现代化”,强调了改革开放实践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主人”的观点,强调了改革开放实践目的的“人民性”-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定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4.
该文拟从教育社会学的相关视角,对公开课场域内的隐性课堂文化进行考察,揭示出其中呈“受抑状态”的学生文化的三种形态表征:“话语空间的被剥夺”、“想象空间的被剥夺”和“人文空间的被强加”,试图从教师文化及其观照下的教师行为等角度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5.
邹春阳  吕洁  王凤秋  刘志梅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1):87+110-87,110
进修是提高高校教师业务水平及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药物分析课程进修过程中,教师所在高校、所从事的专业及年轻教师笔者等的作用十分重要,三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共同促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成长和提高。  相似文献   
56.
文章分析了信息可视化技术在教学资源检索与导航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表示机制,提出了一种教学资源可视化检索与导航模型,并通过开源软件设计了实验系统加以验证,为学科导航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
中国古代书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美学体系。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对大自然的审美观照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对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二是超越了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三是审美主体对自身的审美追求,四是对审美客体“象“及“象外“审美追求的综合提炼。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
As用作关系代词,可以代替整个主句,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和表语。As还可引出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勾。As用作关系副词,可以引出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让步从句、方式状语从句和插入句。  相似文献   
59.
人类的教育主要经历了知识教育、个性教育和融合教育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由于受“主体思维”的影响,教学中的各要素往往处于机械对立的局面。对话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开始向“关系思维”发展,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精神,倡导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师生观,打破了教学各要素的封闭与对立状态,要求建构开放的、生成性的、充满生命力的对话式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0.
吴艳华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1):14-15,71
鲁迅杂文中有一个显在的命题——“苦”:“生”之苦与“战”之苦。这正是鲁迅先生执着一生的“路漫浸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个性与精神本质的具体写照。对“苦”的透视、剖析,“苦”中的挣扎、搏击,使鲁迅在虚妄与绝望中杀出一条“血”路,从而获得“过客式”的悲壮动人的精神拯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