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冗余系统切换时发生输出扰动,对控制现场危害很大,引起的原因可能是网络硬件组态,也可能是程序运行结果,文章主要列举了冗余切换输出扰动的引起原因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2.
对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交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力量训练文献的研究,归纳出各国对排球运动员不同力量训练的观.点和方法,对当前指导力量训练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Numerical Analysis of Structural Progressive Collapse to Blast Loa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ter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Ronan Point apartment in UK in 1968, intensive research effort had been spent on developing 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new or strengthening the existing structures to prevent progressive collapse. However, only very few building design codes provide some rather general guidance, no detailed design requirement is given.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the Alfred P. Murrah Federal building in Oklahoma City and the World Trade Centre (WTC) sparked again tremendous research interest on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structures. Recently, US Department of Defence (DoD) and US 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 (GSA) issued guidelines for structure progressive collapse analysis. These two guidelines are most commonly used, but their accuracy is not known. This paper presents numerical analysis of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an example frame structure to blast loads. The DoD and GSA procedures are also used to analyse the same example structur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he accuracy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wo design guidelines a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04.
重点介绍了处理不同格式录像带时,视频编辑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现代短跑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的激烈对抗和赛事的日益频繁,对运动员连续承受大负荷比赛与训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强度训练已成为当代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重要体能训练特点。训练负荷的安排是以强度作为训练负荷的灵魂,但值得注意的是,训练负荷的增大须在完善恢复措施的保障下进行,恢复是高质量训练的保证也是训练的延续。因此如何科学地把握短跑的训练过程,以实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就必然成为训练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6.
对中方10名竞走运动员(世居海拔2260m)和日方10名竞走运动员(居住平原,10m)在青海多巴高原的训练基地(海拔2366m)和平原(海拔10m)训练期间进行了4min递增负荷实验的血乳酸,心率的测试。结果表明:高原训练初期与后期相比,中日双方运动员的无氧阈速度ATV分别由3.of士0.42m/s、2.78±0.52m/s升至3.22±0.25m/s、3.30±0.34m/s,血乳酸一速度曲线右移程度较大。中日运动员高原训练后期和初期的同级负荷运动心率相比均有所降低。同时从ATV与比赛平均速度的相关系数看(男子运动员r=0.85,P<0.01;女子运动员r=0.65,P<0.05)它们之间存在较高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7.
已有文献表明,在优秀手球运动员全年训练中的某一阶段还缺乏足够证据来说明不同身体负荷之间的关系。为了探讨超级联赛中的手球队在全年训练周期中赛季前不同负荷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为超级联赛的球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0.3±1.7)岁,参与测试选手的运动等级从一级到健将级。一般性和专门性运动能力水平通过教育学和生物医学的方法进行评估。运动能力通过负荷逐渐变化的方式来评估。研究结果揭示了手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活动以及全年训练周期中赛季前负荷量之间的有效性关系。训练负荷适宜的分布应该如下:30%的有氧负荷,43%有氧和无氧负荷,12%无氧乳酸和大约15%的无氧酵解负荷。至于负荷的比率,要慎重考虑一般性和专门性运动能力的变化,这一点应归因于心血管系统和肌肉工作的能量供应系统对练习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8.
王元勋  刘兆乾 《体育科学》1993,13(5):60-61,65
以体育院系本科、专科、研究生、体育康复保健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钢为依据,参照教学控制论和程序教学原理进行设计,研制拍摄了18个实验指导和教学演示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录像,用于指导实验和教学演示。事实证明,它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完全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9.
构建实用型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传统磁带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强调高校构建实用型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具体论述如何实现对视音频资源数字化存储和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视音频媒体资产利用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