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69篇
科学研究   5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2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本从民间地域化角度探究长江流域民间木版画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证明长江流域十分发达的古代雕刻技艺以及木版印刷术、造纸术为本地域民间木版画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长江流域民风时尚的需求、宗教化及经济化的发展也对民间木版画的生长和发展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82.
秦杨 《培训与研究》2008,25(7):77-78
在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中,装饰语言对艺术风格的形成起了巨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艺术家对装饰性艺术语言进行的广泛的吸收和借鉴,为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应该说,对装饰性语言的研究有深刻的内在因素,并对当下艺术研究和艺术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3.
984.
本文讨论了装饰画的学习方法之一:临变,即临摹与变化。详细阐述了临摹与变化的概念和在装饰画创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举例讨论了临变装饰画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装饰画临变课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临变的基本方法,文章分别介绍了两种临摹方法和变化方法。提出临摹应与鉴赏相联系,反对机械地临;临摹主要是为了变化,重构和改作是装饰画临变练习通常使用的两种不同方法。在临变具体操作过程中,对临变基本要素的考虑是不容忽视的,如题材主题、形式美、装饰造型构图色彩等装饰艺术基本规律的运用、工艺材料与制作技法等。在文章最后,针对装饰画临变课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错误观念,试图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85.
从人脑结构、美学观点以及数学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与促进等几方面分析数学与绘画的联系和契合,从而揭示数学与艺术相通、相容以及共映生辉。并提出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师范生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全面素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86.
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作为世界绘画史上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态,其孕育的根源是同一的,那就是人类审美意识的客观呈现,而作为两种具体的艺术样式,两者在哲学基础、表现技法、审美意蕴等方面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剖析这种差异对把握这两种绘画形态的艺术特征和文化脉动是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7.
保山名士范仕义任如皋知县时,政绩卓著,1841年邀名画家汤贻汾等补禊于如皋城内的水绘园,汤即作《水绘园补契图》题诗赠之。书画精妙雄劲,众人亦题诗,历经苍桑共有42位大家题诗,书法皆称极品。今名画归国,令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988.
郑频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98-101
漆艺是一门古老的绘画艺术,具有工艺和材质上的优势,这是其他画种无法达到的.传统中国画人物造型以线描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概括、简练、生动为特点.应用传统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结合漆艺这一优势,是创作出具有中国艺术特点的漆艺人物画的关键.选择以惠安女为题材,更是充分发挥了福建的漆艺和地域优势,是福建当代漆艺人物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9.
“中庸”是孔子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道德范畴与方法论原则。“中和”是子思对孔子“中庸”思想所作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一种审美价值取向。中国画亦蕴含着意义深刻的“中和之美”。本文通过对“中”、“和”的内涵分析,以及儒道文化对中国画创作及审美的规约的研究,得出了“中,即是‘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0.
“五四”时期,新文学倡导者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中追求一种“综合的艺术作品”,强调各种艺术门类的渗透。凌叔华既是“五四”时期重要的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位丹青妙手,自称“生平用工夫较多的艺术是画”。可以认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将从散点透视、圜道思维、系列小说等角度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