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06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5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BSTRACT

This article ethnographically explores a specialized Homeland Security program at a US public high school, paying careful attention to the program’s discursive constructions of terrorism and national security. In particular, this analysis examines how the Homeland Security program framed its study of national security as both anti-racist and objective. I contend that the invocation of anti-racism and objectivity can advance Orientalist discourses in the classroom. Critical education scholars need to address how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y on liberal precepts like anti-racism to maintain dominant understandings of war, terror, and security.  相似文献   
992.
This paper is a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ing and the root causes of contemporary conflicts in low-income and weak states in sub-Saharan Africa. It does so by exploring three predominant theoretical strands on contemporary intrastate conflict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education: (1) the ‘grievance’ explanation; (2) an alternative economic explanation, focusing on the idea o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ebellion’; and (3) a political explanation that shows the role of the ruling elites and the state. The article suggests some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insights on examining the ways in which education fuels into the root causes of conflict in low-income and weak states.  相似文献   
993.
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一直把陈涉、吴广首倡的秦末战争定性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然而细加考析,称其为六国复辟战争或更为切实。其一,秦统一以后,六国谋求复国的活动一直存在。其二,陈涉等义军领导人的身份大多似为贵族,而非农民;义军队伍的主要成分即使是农民,也并不意味着战争的性质是农民战争,而是要看义军的纲领和目标。其三,战争初期的形势,都以复立六国为主要目标。其四,反抗暴秦的斗争,多发生在原六国地区,故秦之地并无战争,说明秦地人民并未反秦。其五,项羽分封是实现战争初期达成的战略目标以及应和当时要求“封建”的社会思潮,而非主观的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994.
国民政府兵工署成立后,其军工教育体系就逐步完备起来。不仅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还建立了从初级技工到高级军工制造人才培养的一整套体系,促进了国民政府军工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5.
作为新世纪文学界的“西部经典”,《白豆》叙写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战争文化的服从命令、男女平等与传统民间文化的自由恋爱、贞操观念,在新疆建设兵团垦荒农场这个特殊的生存环境里碰撞、冲突产生的一幕又一幕的情爱悲剧。  相似文献   
996.
毛泽东的军事伦理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思想的伦理底蕴,指出无产阶级战争的正义性在于通过战争为新生产力开辟道路,最终消灭战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其军事伦理的核心原则,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实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军事功利主义,对广大官兵提出较高要求,对当今中国军事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Comrades at War     
Peter Busch 《Media History》2019,25(4):479-492
  相似文献   
998.
学术界一般认为战俘即为奴隶。笔者认为他们不是战俘而是战争移民。其地位因职业不同而有很大区别,但总体来说属于负有王室义务的人。乌拉尔图社会是否属于奴隶社会仍然是个疑问。  相似文献   
999.
从1929年至1937年,蒋介石在制定内外政策时一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帜。然而。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其“安内”和“攘外”的侧重点也随之变化。由开始的“安内”为主,“攘外”为辅,经历了“安内”成分下降,“攘外”成分增加的变化,直至“西安事变”后,“安内”基本停止,“攘外”成为主流。尽管这种变化有时势逼迫的因素,但也为后来中华民族的共同“攘外”即全民抗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和平是人类千万年的向往,但战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战争不是源于文明或利益的冲突,而是源于不民主的规则体系。专制政权未能创造必要的价值和公平的分配方式,所以只要形势需要,它会在内外政策中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要减少和消除战争,必须从消除不民主的规则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