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0):110-112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了宁夏城镇回族女性参与大众健身操活动的人口学特征,结果显示:年龄年轻化、学历层次高、职业分布广、月收入水平较高、技能水平不均衡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孙祖娟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1-54
江门女作家在关注社会转型期女性生活的同时,更多地把笔触伸向她们的心灵,去感受其生存的困惑、生命的痛楚、生活的雅趣。女作家作品隐忍的叙事风格与所表述的边缘之声达成高度一致,从而彰显出侨乡女性文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朱丽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80-81
热播美剧《绝望的主妇》中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女性的真实写照。从该剧中的主妇们身上可以看到中美女性在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中国女性相比,美国女性更加独立自主,思想更加开放,对人更加坦诚,宗教信仰对她们生活的影响也更大。这些差异也体现出中美文化上的很多差异。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中有着独特的生态伦理叙事。他对自然的描写,体现了生态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也控诉了工业文明和人类欲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对女性的塑造,表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揭示了女性与自然都是男性、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压迫对象;他通过对动物活动的叙述,赋予动物以主体性,提倡尊重动物的权利,认同动物的情感。哈代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复杂,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既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又体现了道德关注的"同心圆"倾向。 相似文献
5.
刘宁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10-14
新中国建立之后,所有工作的重点是在生产领域解放妇女,这不仅为"十七年"文学诞生雄强女性形象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而且也体现了当代中国妇女有幸在政府支持下获得了和男性相同的平等权利。然而,在中国,由于传统家庭的模式根深蒂固,所以雄强女性虽能驰骋社会各个领域,却不能改变无法别离家园的历史宿命。更有甚者,波澜壮阔的妇女解放运动带有性压抑的意味,于是,雄强女性只能让情爱的力比多臣服于革命的激情。 相似文献
6.
陈晨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57-61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都是以男性角色占主导的社会,文学是现实的反映,这种历史现象无疑会映射到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去,然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却出现了引人注目的"阴盛阳衰"现象。文章试图从女性意识的强化和男性意识的弱化两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从而为解读《聊斋志异》提供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芒市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932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做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从932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636例,阳性率为68.2%(636/932),其中解脲脲原体单项感染447例,阳性率48.0%(447/932),人型支原体单项感染8例,阳性率0.9%(8/932),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82例,阳性率19.5%(182/932)。结论:当地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率较高,且以解脲脲原体为主,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推荐使用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8.
倪志娟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89-93
在性别不平等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对女性的排斥是必然的。总的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女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从性别视角深入分析科学技术,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技术的男权文化特征及其对女性的歧视和排斥,这对于女性群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9.
吧城华人社会中的女性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她包括了中国去的新客、与华人通婚的番人、华人与华人通婚后产生的第二代土生华人和华人与番人通婚后产生的第二代土生华人。吧城华人社会中,女性的观念和地位等都与中国国内有很大不同。文章根据对《公案簿》中相关案件的分析,来揭示这一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35 collegiate female athletic directors utilizing a questionnaire designed to assess trends in selecting coaches for female athletes between 1974 and 1979. These demographic results revealed: (a) a 37%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aches for female athletes, (b) a greater increase at the assistant (229%) rather than head (8%) coach level, (c)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male coaches (724) in comparison to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44), (d) a significant decline (294) in female head coaches, and (e)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ale head coaches (437). As the bases for this present investigation, current practices and affirmative action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i.e., gender employment trends, de facto discrimination, federal civil rights legislation). Possible explan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were offer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