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教学现象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关教学的比较表面的、零散的和多变的外部联系,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各个方面,是人们认识和把握教学规律时必须研究的对象。目前,我国对教学现象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现象需要我们探索。 相似文献
2.
3.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积累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丰富学生学习的元认知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元认知监控等途径,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具体方法有师生示范、强化学生目标意识、鼓励学生及时提问、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展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等。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人的教育首先应该是思想品德的教育,离开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那绝对是教育的失败.在教育的任何阶段,必须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而思想品德教育更注重过程的渗透,这就必须要教育工作者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文就在职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城市竞争力的理解入手,探讨了研究城市竞争力的意义、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方法,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升,又是对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它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和谐社会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是人基于自我的正义感所做出的反自然的选择,是人类自我保存的必须,尽管它借助了有序冲突的形式,但其意义确在于人类社会的和谐。法为人类社会和谐而生,即法为人而存在,如果背离了这一原初机理,它会异化为人的强大对立面。法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问题应属一个重大命题,社会乃法之源,法乃社会之流,人—社会—法,这是一个金制的链条,任何企图拆解的念想都是虚妄。 相似文献
8.
9.
如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也存在不少的争论。本文就“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涵、提出依据和实施措施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王宏英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2):27-30
生活型德育是基于理论与现实的思考而提出的一种德育模式.它强调德育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德育生活情境,让学生讨论、实践、感悟和体验,让学生过有道德的学校生活,从而实现幸福生活的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