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篇
教育   395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5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是新时期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当前士官任职岗位人才短缺,士官教育发展缓慢。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士官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重点阐述了在教学理念、培训目标等方面,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谋求士官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尼博 《电子竞技》2011,(12):19-19
2011年初星际1退出WCG之后,反恐精英(CS)成为了WCG资格最老的比赛项目。在电子竞技界,“资格老”往往意味着没落,但在本届WCG2011世界总决赛中国区预选赛,报名的CS队伍之多也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依旧有大量的玩家对它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士官学员移动学习设备使用现状,探讨了《装备器材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中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总结了依托中国大学MOOC+微信群开展士官学员专业课程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轻武器操作”课程作为士官院校教学大纲的主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军事基础必修课程和军委毕业学员联合考核课目,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提高“轻武器操作”课程教学效果,剖析了“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分析了应用流程及注意事项。实践效果证明,“问题中心”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夯实军事战斗技能,提升岗位任职能力。  相似文献   
5.
物理课程在军械士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军械士官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了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物理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卫生士官学员特点、课程特点和学员认知岗位的实际需要。从案例的选择、案例组织和案例教法实施三个方面阐述如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增强卫生士官计算机教学效果.培养学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于部队来说,士官教育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任职教育,培养预期岗位的任职能力,使人和岗位的结合达到最优,是教育的目标。所以士官教育应遵循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程项目化是将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术能力的项目,按照项目进行教学和考核,以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这不但能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还为综合培养士官学员的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李根萍 《军事记者》2004,(12):36-37
2001年年底,《人民前线》报针对部队士官比例的不断增大,士官在部队担负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士官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多的实际,在专版的调整改革中,于2002年初推出了《士官生活》专版,深受广大士官的喜爱。2004年初,应广大士官的要求,报社领导又将每月两个半版的《士官生活》调整为每月两个整版,  相似文献   
9.
张轸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战术总教官。北伐时期,张轸屡建战功,参加过台儿庄大战,获三等宝鼎勋章。但在解放军面前,他连战皆北,每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已成为人们对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发展的共识。在士官教育中,士官院校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往往忽略士官学员人文素质的培育,语文课程片面追求工具性,人文性的实现已成为空谈。这必将影响士官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士官队伍的长足发展,也无益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人的长远发展。遵循语文课程的教育规律,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该文探讨了士官教育语文课程人文性实现的现状和关键,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