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94篇 |
科学研究 | 6篇 |
体育 | 358篇 |
综合类 | 130篇 |
信息传播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分析法与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多视角分析了素质与能力的内涵及外延,提出了新时期体操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并阐述了各种素质与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分,旨在为提高教练员技术教学水平和训练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教练员的职业特点在运动训练中所担当的角色为切入点,对花样滑冰教练员作为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管理者的职责进行分析,对各项职责制定了相应的自我平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以此对执教过程进行自我监督和检查,旨在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为教练员更多、更快、更好地成为运动员成才的引导者和塑造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8年奥运会我国竞技体操国家级教练员应具素质的模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技体操赛场竞争程度的提高给教练员提出了新要求,章分析了竞技体操国家级教练员的素质结构,运用模糊数学的一些方法进行推理论证,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方式初步建立了竞技体操高级教练员的评估模型,为我国竞技体操的发展提出了有益见解,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竞技体操多年训练计划中教练员的培养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曲棍球专业队带队训练的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对目前中国曲棍球教练员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曲棍球教练员队伍学历结构较合理,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教练员执教态度比较积极,但专业化水平较低,专业技能和训练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练员训练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较低,教练员训练水平滞后于运动员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服务于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想真正实现主体性地位,还需要实现自身的转变。在教练技术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思维方式、学习心态等方面的改变,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实现自身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金华市举重运动员的后备人才情况和培养方式、教练员队伍的基本状况,以及大众对举重的认识和看法,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金华市举重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8.
足球训练思维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思维和训练学的角度,对足球训练思维的特点、结构进行分析,提出足球训练思维的结构是一个包含材料、方法、呈现、结果四个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培养新一代的青年足球教练员的足球训练思维能力,必须强化青年足球教练员足球训练意识、提高其足球训练理论水平、加强其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贺新成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2):52-55
采用献资料、比较分析、理论研究等方法,对中国、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尼日利亚、新加坡、香港等11国及地区教练员岗位培训模式的比较,揭示其内在的共性与差异性,指出中国在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上的特点和差距,并预测各国及地区教练员岗位培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韩开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446-449
运动队采用何种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运动队的管理绩效。新形势下,竞技体育的发展势必要有效整合训练、科研、医疗、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作用。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在对复合型教练团队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其管理模式和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析,并探讨复合型教练团队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型教练团队是一种新型、有效的优秀运动队管理模式,其特点在于多学科、多层次、多成员的集体攻关,形成"训、科、医、教、管一体化"和"集体决策"的工作局面,实现运动训练管理目的;复合型教练团队运行中,需要加强团队领导者影响力管理,加强沟通与协调、解决团队冲突问题,优化团队绩效考核体系和注重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建议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具体训练目标、人才资源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性地推行复合型教练团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