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62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2444篇 |
科学研究 | 678篇 |
各国文化 | 4篇 |
体育 | 112篇 |
综合类 | 263篇 |
文化理论 | 36篇 |
信息传播 | 6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182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271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289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262篇 |
2009年 | 273篇 |
2008年 | 293篇 |
2007年 | 257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179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陈晓佳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4):49-58
外卖骑手作为一种新就业形态人员,具有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就业特征。算法的介入使平台的劳动管理趋于隐蔽化,骑手的劳动过程被划分为更加精细的、可供计算的形态。以效率为依据的奖惩制度使骑手受到更严苛的时间规训,电子化监控和多元化监控主体使骑手受到的监控增强,内化于算法的管理体系加深了对骑手的禁锢,使其工作自主性下降。算法的隐蔽性导致现行规制措施难以落实,应要求平台披露并解释算法,提高算法透明度,构建自律性和他律性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固有偏见和非中立的决策要素会导致算法歧视,需确立间接歧视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降低骑手取证难度和维权成本。为解决平台从业者法律关系不明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专门立法,给予平台从业者部分劳动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谭云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6):16-21
企业环境合规承诺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环境合规要求,是管理型环境保护理念到治理型环境保护理念转变的生动体现。由于承诺主体、内容、标准等方面的不同,其承诺的性质亦存在差异。通过对企业环境合规承诺类型的系统梳理,在与企业承诺、行政承诺、行政协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炼环境合规承诺的法律要素,进而探讨对企业环境合规承诺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理论可行性和现实可能性。研究表明,在明晰企业环境合规承诺法律性质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是规范承诺运行、确保承诺实现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壮大,平台封禁行为也不断发生,互联网大型平台实施封禁行为不仅会损害市场创新机制,还会因为争夺用户和流量资源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在我国,封禁行为不是一个具体的法律概念,在竞争法视角下,如何对其进行规制成为难点问题。对此,要合理科学地对平台封禁行为的限制竞争行为作出判断。针对平台封禁行为分别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范围内综合分析判定,对损害竞争秩序、破坏平台经济稳定发展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最后,通过竞争法规制平台封禁行为需要符合社会整体福祉利益,既实现对平台封禁违法行为进行合理限制,又不能对平台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宣判引发了舆论对“人脸识别”法律规制的关注。日本是全世界范围内较早开展“人脸识别”法律规制的国家之一,对“人脸识别”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理体系和法治方案,能够为我国“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提供丰富有益的镜鉴。在详细考察日本“人脸识别”法律规制情况的基础上,我们为完善我国“人脸识别”法律规制提出了八点建议:建构多层次个人信息规制体系、加强对于个人信息范畴的解释、完善处理个人信息的前提条件、细化个人信息“通知-删除”规则、强化对敏感个人信息的特别保护、优化个人信息保护诉讼的特别程序、完备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注重《刑法》《民法典》及诉讼法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了支持与反对立法规制新书打折的正反两方面的代表性意见,梳理了以往书价立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了通过修订《出版管理条例》使规制新书打折合法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探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及我国《刑事诉讼法》保障下如何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制度”,针对实务中发现的问题并就“扩大援助范围、应援尽援”等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宗绍昊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60-68
在众多法律规制手段中,通过赋予强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以达到规制目的的方法被寄予厚望,并存在肯定论、否定论与折衷论之争。这些争议存在讨论对象不统一、讨论逻辑跳跃以及逻辑链条未显现等问题。按照从犯罪论到刑罚论的逻辑对讨论范式进行重构,强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相继涉及行为的可解释性要素、责任的可承担性要素、刑罚的可适用性要素,以及可能决定其范围的现实必要性要素。在这些要素中,前一要素是否定后一要素的关键理由,却非唯一理由,由此奠定了全要素讨论的必要性及其实质上的相互关联性。但是,强人工智能体无法满足以上任一要求。至于持折衷论者提出的正当防卫、共同犯罪等难题,否定论立场均能妥善解决。同时,持折衷论者虽立足教义学立场却运用类推解释,虽否定强人工智能体主体资格却又承认其自由意志,缺乏合理性。因此,强人工智能体的刑事主体地位应被否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