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287篇 |
科学研究 | 9篇 |
体育 | 42篇 |
综合类 | 44篇 |
信息传播 | 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伤逝主题及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悼亡文学是祭悼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起源与发展从一开始就受社会文化、民族心理、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悼亡作品中创作主体的情感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模式 ,这些情感模式展示了传统的爱情观 ,特别是对失落的爱情的态度。而悼亡作品的价值取向又表现了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的统一。悼亡作品中独特的情感表达模式和价值取向共同构建起了悼亡文学有别于其它文学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戴庞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124-128
《仪礼.士冠礼》详细、系统地记载了冠礼正礼的仪节。但是,冠礼仪式在正礼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形,主要有:用醮、庶子冠礼、孤子冠礼、是否用乐、冠者母不在、将冠而遇丧事、天子诸侯加冠,等等,反映了当时的礼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地域差异、身份差异,而不是整齐划一的。 相似文献
3.
宋雪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青庐,又称百子帐,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因其名寓意多子多福,被唐人广泛应用于婚礼中。青庐在唐前期作为新人共度良宵的洞房,后期则演变为举行撒帐等婚礼仪式的喜帐。青庐在唐人婚礼中功能的变化说明了唐代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陈福刁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54-57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调查记录潮汕民俗游神赛会的仪式展演过程.从祈祥纳福,和睦乡邻,构建和谐社会;娱乐狂欢,传承、弘扬民俗传统文化;普天同庆,促进区域体育发展三方面来分析潮汕地区游神赛会仪式展演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郊祀歌十九章》是汉武帝时祀五郊的乐歌。它虽然歌辞古奥艰深但在艺术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它以简练传神的语言营造出杞神迎仙的神秘氛围: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塑造出生动的神的形象来表达人的理想,并且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描写祥瑞符应;艺术形式和风格上表现出自由灵活,挥洒自如的创造特色。 相似文献
6.
7.
"视觉时代"奥运会开幕式教育意义的消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视觉传媒为主的时代,奥运会开幕式因为媒体暴力和霸权作用而发生了许多质的变化,其中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其教育意义的淡化,甚至消退。而开幕式的教育意义是顾拜旦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先驱设置开幕式等仪式的最根本目的。比较了视觉时代前后开幕式的变化,探讨媒体导致了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机制。在此基础得出视觉时代的开幕式正逐渐丧失了其基本的奥林匹克教育意义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豆鼓是与新石器时代祭祀礼器“豆”的形状相仿的一种陶鼓。“跳岭头”以豆鼓为主要打击乐器,主要流传于桂西南壮、汉族杂居的钦州、灵山、浦北等地。“跳岭头”的“傩”要素主要有傩豆、傩舞、傩锣、傩面具、傩格等。“跳岭头”的基本程式是设傩坛、开傩坛、跳日午、捉傩妖。“跳岭头”的主要特点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豆鼓为伴奏乐器,跳与唱分开,在舞的基础上融入民间杂耍和武术同时;叙事完整,唱词诙谐风趣,人物形象鲜明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新一届理事会要以开放态度、务实精神去开拓我们的事业。要做到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一是要缩小东西及城乡差别,争取均衡发展;二是要发挥高校和科学系统图书馆的优势,缓解公共馆压力, 扩大事业影响;三是发挥专家学者作用,促进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发展。为共谋发展,必须达成如下共识:学会理事,必须“理事”,学会领导必须向全体会员和图书馆同仁负责;要加强学会秘书处的建设,使学会工作运转灵活。 相似文献
10.
《九歌·山鬼》研究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啸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8(1):90-96
对《山鬼》研究中的“巫山神女”说、“人鬼‘恋情”’说,作了较系统的考察和批评;从“巫风”祭祀的迎神特点,对《山鬼》的人称所指及神灵有无降临祭坛,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并运用“望祀”礼俗,为解释“山鬼”为何不临祭坛,提出了可供思考的假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