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288篇 |
科学研究 | 9篇 |
体育 | 44篇 |
综合类 | 45篇 |
信息传播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18(2):16-17
原始巫祭仪式活动造就了辞赋产生的客观环境,巫祭咒语成为辞赋的萌芽。辞赋的许多特点都来源于巫祭活动的仪式和咒语,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辞赋的源,也影响了辞赋的流。辞赋的发展透露出文化的力量和社会时代变迁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湘西南民族地区嫁娶仪式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蕴。作为其文化载体的仪式语言同样体现了当地各民族多样的文化心理和状态,这些多样的文化心理及状态有特定的形成环境和背景。 相似文献
3.
谭颖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5):118-121
中国古代的社会管理不仅依靠政治、法律,也注重发挥德礼教化的功能。乡饮酒礼作为对民众进行教化的重要方式,源于西周,此后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清朝虽是少数民族政权,却继承发展了乡饮酒礼,并对其程序、作用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清朝统治者极为重视官员在乡饮酒礼中发挥的作用,明确规定官员在此活动中的职责。乡饮酒礼不仅是一种礼仪活动,也是清政府对民众进行德礼教化、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具有显著的政治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4.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态里呈现出的明显的融合色彩。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一种运用了融合仪式型叙事策略的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5.
道德洁癖,是一种“变态”心理,是指对道德完美、理想、真实状态的一种过分追求和痴迷;对现实虚伪、瑕疵和庸俗极端的厌恶和不容。阮籍、嵇康都具有严重的道德洁癖倾向:反对礼教是维护道德纯洁性、真实性的表现,荒诞行为是证明其精神世界高度纯洁的方式,理想人格是对道德完美状态的理想追求。道德洁癖是造成阮籍、嵇康两人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族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稻作农耕活动融为一体,并整合、传承了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等文化因子,使稻作文化与祭仪构成了一种互动共生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7.
"视觉时代"奥运会开幕式教育意义的消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视觉传媒为主的时代,奥运会开幕式因为媒体暴力和霸权作用而发生了许多质的变化,其中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其教育意义的淡化,甚至消退。而开幕式的教育意义是顾拜旦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先驱设置开幕式等仪式的最根本目的。比较了视觉时代前后开幕式的变化,探讨媒体导致了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机制。在此基础得出视觉时代的开幕式正逐渐丧失了其基本的奥林匹克教育意义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叶文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5):517-522
《安世房中歌》与《郊祀歌》由于产生时代和祭歌性质的不同,在主旨、祀神态度、歌诗源流及其音乐特征呈现出较大差异的个性特征,由此可以窥见西汉祭祀诗歌的不同面貌。 相似文献
9.
李敬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5):88-92
“杠天神戏”是流传在洪河、汝河、史灌河入淮(河)口一带的以娱神为主要目的的民间祭祀戏曲。它是伴随着这一地区人们的信仰归属而产生,充分体现了“杠天神戏”在豫南皖西民间信仰中所发挥的祭祀功能、仪式功能和表演功能,同时也反映出豫南皖西民间独特的信仰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靳志华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111-114
民间仪式的展演有国家符号的参与和作用,进而成为规范与形塑的主要力量而存在.国家在场体现在对民间仪式的行政化和市场化的影响;民间仪式也通过对国家符号的应用使自身获得了某种复兴和生存合法性.民间仪式的国家视角,为探讨民间与国家、传统与现代化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条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