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社会公众、图书馆人对空间价值的高度认同与理性思考,推动着公共图书馆新馆空间建设实践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空间价值的实践表达在“粤书吧”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城市书房类阅读推广空间、主题图书馆类专题活动空间、特殊群体服务空间等的不断拓新上得到体现。其现实支撑不仅有政府政策指导保障,也有行业组织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和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在空间建设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体系下,公共图书馆提升空间价值应该采取如下策略: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公共图书馆空间价值融合共创;创新空间应用场景,发挥公共图书馆空间价值溢出效应;培养主体意识,建设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人才队伍;优化空间功能,创新公共图书馆空间价值实现路径。图1。参考文献70。 相似文献
2.
数字叙事活动与数字包容理念的“推动—反哺”机制,能够指引图书馆在数智时代耦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创造开放平等和安全包容的数字未来。依据“技术-制度”互构理论,采用演绎归纳、代表性案例分析方法,挖掘图书馆数字叙事推动数字包容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图书馆数字叙事通过采纳数智叙事工具、提升用户数字素养和拓展特定领域项目,推动数字包容的服务可用性、资源可及性和方案可行性;图书馆数字叙事实践形成了以数字素养培育、用户阅读推广、数实空间融合、具身认知交互和文化旅游融合推动数字包容的五大核心路径。图书馆应采取调适组织生态、完善制度设计和拓展技术媒介等方略优化包容性数字叙事,以弥合数字鸿沟、矫治数字排斥和消解数字贫困。图3。参考文献66。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