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5449篇
科学研究   423篇
各国文化   62篇
体育   196篇
综合类   225篇
文化理论   68篇
信息传播   165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633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路善全 《学语文》2002,(3):32-32,39
钱钟书于1947年发表的《围城》,以其对中外文化渊博精深的把握,以及对世态人情细致入微的体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以其形象符号的多重含义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小说人物画廊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不用他用谁     
如你所知,我一直对张艺谋不太“感冒”.也不喜欢他导演的那些片子。《十面埋伏》满世界乱炒时,舆论硬逼着我看了几段.果真是“跑了一段路.接了几次吻.打了几段架”,从头到尾闪烁着不知所以然的光芒。当然,这有可能缘于我自己就是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不纯粹也不高尚的人.对艺术更是一窍不通。  相似文献   
3.
新年趣题     
《中学数学月刊》2000,(1):46-48
值此2000年新年到来之际,我们刊出一组欢庆2000年的新年趣题.这些趣题,构思精巧,寓意深刘,饶有兴趣.特别是,有些趣题融入了本刊的某些数字特征,表达了广大读的欢庆心情和对本刊的美好祝愿.借此机会,本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向广大读、作拜年,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  相似文献   
4.
一、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学生在现实的生活经验中已经潜藏着“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比如,路口有标志“一”,表示此路不通;某场地有标志“P”表示可以停车;某路边标志牌上画有轮椅,表示残疾人的行道;铁路、公路、航空都有它们各自的标志;还有地图上的各种标识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生本互动——主动探索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得、多角度得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  相似文献   
6.
李丹 《华夏文化》2004,(4):53-54
戏文俗语是民众对生活的直接反映,是相关时代社会生活最富有历史质感的话语符号。这些唱腔台词、野语村言为我们保留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使我们可以窥探已成为历史的往昔生活。  相似文献   
7.
魏敏  魏华 《新闻战线》2022,(4):55-58
对于中国人而言,团聚是春节最重要的文化意义,也是年味儿的重要来源。“春晚”作为一档常态化“年播”节目,将千千万万家庭凝聚在了一起,相互了解、建立共情,是国人辞旧迎新的文化符号,是老百姓除夕之夜的一道精神大餐,春晚延续着传统节日固有的仪式感,而看春晚变成了一种仪式、一种习惯。春晚作为民族文化象征和传统民俗,形态上也进行着创新更迭,既展现新时代的魅力,也丰富着这一年俗的文化内涵和情怀底蕴。  相似文献   
8.
杨琰 《今传媒》2022,30(2):47-50
网络文化类节目是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在传播仪式观的视角下,以网易云音乐和新华社联合出品的网络文化类节目《不曾遗忘的符号》为典型个案,从仪式场域、仪式符号、仪式互动三个方面解构网络文化类节目的仪式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文化类节目在促进文化认同方面的巨大功用,以期对网络文化类节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沈璐 《今传媒》2022,30(2):5-8
电影哲学大师认为纪实主义是客观的影像使记忆成为永恒的具象,纪录片以纪实的手法将埋藏在时间长河中的记忆以形象的现实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使得纪录片在文学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在故宫修文物》借助影像记录文物修复师的文物修复工作,通过对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今人对既往时代的文化传承,构建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本文以修补历史、打通古今、传播文明为主线,从重现历史记忆、传承古老文化、主题的全新讲述三个方面入手,探索《我在故宫修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三昧》2008,(1):13-13
1995年1月1日,崔恩卿实现了自己最重要的一个人生梦想.这一天,已经在半年前改出日报的北京青年报再次扩版,全面进军早报零售市场,开始了垄断北京人早晨媒介阅读的6年美好时光.当然,此刻的崔恩卿不会知道,一年以后的9月11日,他将不得不为"果奶中毒事件"的报道"谢罪辞职".无论未来的北京青年报走向顶峰还是滑向谷底,担任过13年社长的崔恩卿都仅仅是一个记忆中的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