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79篇 |
免费 | 416篇 |
国内免费 | 913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0472篇 |
科学研究 | 3845篇 |
各国文化 | 17篇 |
体育 | 732篇 |
综合类 | 908篇 |
文化理论 | 9篇 |
信息传播 | 36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274篇 |
2021年 | 507篇 |
2020年 | 575篇 |
2019年 | 384篇 |
2018年 | 219篇 |
2017年 | 254篇 |
2016年 | 292篇 |
2015年 | 502篇 |
2014年 | 1206篇 |
2013年 | 1458篇 |
2012年 | 1559篇 |
2011年 | 1749篇 |
2010年 | 1210篇 |
2009年 | 1079篇 |
2008年 | 1170篇 |
2007年 | 1312篇 |
2006年 | 1403篇 |
2005年 | 1102篇 |
2004年 | 941篇 |
2003年 | 755篇 |
2002年 | 549篇 |
2001年 | 402篇 |
2000年 | 260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教一体化"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必然选择;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是实现长株潭"职教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引入市场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是长株潭"职教一体化"改革成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3.
4.
郭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82-91
运用豪利特和拉米什的政策工具分类模型,考察分析了我国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政策工具的历史变迁及其基本特征,发现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经历了单纯的强制性政策工具配置、强制性政策工具主导与自愿性政策工具为辅配置、自愿性政策工具广泛使用与混合性政策工具拓展配置、强制性政策工具改进配置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政策工具变迁呈现的基本特征包括:断裂式变迁和渐进式变迁相结合、从单一的政策工具走向多元组合的政策工具箱、价值取向从城市取向走向农村取向。促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必须以顶层设计形成人性、协同、系统的政策工具箱,发挥自愿性政策工具在教师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强化强制性政策工具在教师资源配置中的矫正功能和标准功能,加强混合性政策工具在教师资源配置中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5.
6.
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教育资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和物质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珍贵教材和理想载体。深入挖掘湖南红色资源的优势特色和核心价值,不断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模式,是提高青少年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桃花源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桃花源旅游开发条件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在湖南省大力开发各种旅游资源的新形势下,桃花源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提出对桃花源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突出《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的形象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站在有机地开发整个湖南省旅游资源的高度,把桃花源和附近的大型旅游项目(点)进行系统整合,组合以大带小,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在实现多赢的基础上,促进桃花源以及常德市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地普通初中学校教育资源的各种具体资源的分配中存在明显的差距,本研究通过比较我国各省区市在2003—2006年间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生均图书册数、生均计算机台数,从距平值、极差、极差率、标准差、变异系数五个差异指标来分析各地学校教育资源的占有情况。 相似文献
9.
陈智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
网络环境下,面向用户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特点,以及用户怎样利用搜索引擎方式去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大学公共性的实现在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莉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在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转型之际,大学的公共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大学作为公共教育场所,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然而由于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资源的短缺、公共权力滥用、追求规模忽视质量的发展模式、传统公私观中公共理念的缺乏等原因,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质量受到损害,大学公共性形成潜在危机。作为一个资源依赖型的组织,大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有利于其公共性的实现和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