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时期著名哲学家,他的学者使命思想,不仅具有哲学上的意义,还蕴含着深刘的教育价值。本文论述了学者内涵、学者使命和我国大学教师学者使命。启迪大学教师应如何不断推进自己的学科前进,培育济世良才,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2000—2006年间国内教育学界杜威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考察,并尝试指出了未来杜威研究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学者对西方大学的学术自由和自治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不过从目前的研究课题来看,常常还是围绕在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内涵、主体、性质、模式以及实现条件等问题上面,比较少地从大学史的角度对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合法性、必要性与现实性展开讨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斌贤教授领导下的研究小组所撰写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这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5.
对杜威在密歇根大学时期(1884年-1894年)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把握其思想发展的脉络,因此具有重要价值。正是在这一时期,杜威开始了对教育问题的思索与理论创作。他的很多教育观点的雏形都可以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找到。  相似文献   
6.
卢梭的自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教育.但在<爱弥儿>中,爱弥儿并不“自由“,他处于教师的权威控制之中.这就是“卢梭悖论“.本文对卢梭悖论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卢梭那里,权威和自由的悖论为正义至上所消解.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论文层出不穷。文章对这些论文背后隐藏的价值取向及其后果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总体上,有两种主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拿来主义,二是管理—技术主义。最后提出了未来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的三点设想:一是对高校学生评教的本土性和历史性进行审慎研究;二是从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立场,来审视学生评教与其他大学制度之间的关系;三是探索新路以走出管理—技术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8.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17世纪后期英国最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教育思想家之一,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教育漫话》是教育史上的经典论著。洛克出生于小康家庭,自幼接受古典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9.
由教育思想、制度和实践构成的教育知识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按照柯林伍德的历史观,历史知识包括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两个部分。而问题和回答都是发生在语境之中的。没有语境因而也就没有真正的知识。因此,在知识学的意义上,外国教育史教材编写中存在的去语境现象是不合法的。从外国教育史教材的功用即帮助学生习得知识和生产知识的角度看,去语境式写作不利于教材功用的正当发挥。提出教材编写应注意在连贯的、具有开放性的语境中描述和解释教育知识。  相似文献   
10.
"发生学方法",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本质上是历史的方法,但与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又有不同.运用这一方法,对前哥伦比亚大学时期杜威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可将这一过程分为"萌芽"、"成型"与"完善"三个逻辑融贯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