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任务的规定,从方向和原则来说,对于家庭教育当然也是适用的。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自上述《决议》);特别是该《决议》明确指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单是思想文教部门的任务,而且是各条战线和一切部门的任务,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的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出发分析了中国师范教育所兼具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和发展中国家特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今师范教育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表和师资高学历化的趋势;最后,揭示了师范教育随普及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主要方向在面向农村、未来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会消失而师范教育将永存这些规律,以提高办好师范教育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人怎样才会有好品德?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结合方式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结合方式,是任何社会、任何阶级的任何个人都具有的,跟受社会和阶级制约的品德内容不同。品德内容还涉及其它科学,品德的心理结构才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它包含知、情、意,行四种成分的结合。下面分别从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结合方式,联系品德内容来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