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从直言三段论的的涵义开始一直到省略式,谈的都是简单的直言三段论的知识,最后我们还要介绍一下复杂的直言三段论。复杂的直言三段论主要有三种:(一)复合式;(二)联锁式;(三)带证式。(一)复合式复合式是由两个以上的直言三段论结合而成的复杂三段论。前一个直言三段论的结论,是后一个直言三段论的前提。当我们的思想在经过一个直言论的推论得出结论以后,又继续在原有基础上追求另一个结论的时候,就构成了复合式的三段论。如:  相似文献   
2.
逻辑讲话     
三、比喻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我们的思想,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使人感到生动、形象,易于接受。比如说:“生铁百炼成钢,军队百战无敌挡”,这就是一个此喻。它以前一句来此况后一句;我们了解了前一句,也就更易于了解后一句。这两句话所以具有这样的联系,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久经锻炼,坚不可摧”的共同点。王喻虽然不象类比一样目的在进行推理,但是比喻的构成建筑在事物的共同点上,达到以一事物说明另一事物的目的,所以,可以说比喻与类比有着亲属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第九讲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从第二讲到第八讲,我们讲完了逻辑里的几种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现在这一讲我们要研究一下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在第一讲里,我们曾经简要地提到过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原是客观事物自身所本来具有的规律性的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逻辑把这种人类经过亿万次实践而在思维中固定下来的事物的规律性现象加以概括,成为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这些规律又反过来给我们以规范,要我们在具体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时能严格遵循这些规律,这样,我们的思维就具有确定性、无矛盾性、明确性、论证性,我们的思维在达到正确思维的要求上就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当然,逻辑所谈的这些思维规律仅仅是初步的,这一点已在第一讲中谈过,这里不有赘述了。  相似文献   
4.
逻辑讲话     
一、什么是类比法类比法是由个别事例推到个别事例的推理方法.前面讲过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法是由一(?)到个别的推理。而类比呢,它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比如在春天三、四月的时候,我们在郊外走到一个竹林子里,看到有很多笋子。后亲又走到另一个竹林子,我们推想里面一定也有许多笋子。走进竹林一看,果然不出所料。这种由个别事例出发推断另一事例的思维的推演就是类比法的运用.类比法比起归纳法和演绎法来可以说是较为简单的推理。这种推理也常常是归纳法的准备。比如小孩子经历了一次火烫,后来看到了火,就不敢去接近了,这是类比的结果。但是这时在小孩的脑海里还不会形成一般性的原理:凡火能烫人。这只有等到他的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丰富了,才会产生这样的概括。而到这样概括的时候,也就进到归纳推理的运用了.  相似文献   
5.
三、排中律所谓排中律,就是当我们思考或议论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有两个矛盾判断的时候,我们只能确定其中一个,不能有第三种的可能。如果遵守这一规律去进行思维,我们的思维就具有明确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的思维就要产生模棱两可的情况。比如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