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把握道德内涵是德育工作的逻辑起点.它是防止将德育工作泛化、简单化、扩大化、盲目化的治本之举.廓请道德内涵就必须充分认识道德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就要把握道德以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为其维系力量,这是道德系统的特色;就要明确道德的规范领域,坚持以人为本,防止道德评价对象的错位和泛化;就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自觉层面在于超越文化模式,追求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应该包括大学生的自我觉悟、觉醒,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反思,对国外文化的借鉴与批判,进而发挥在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逐步实现对文化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实现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两者是互为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是求知与修养相结合,系统化、理论化的课程。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精神的自觉,高校基础课教师在备课中要"自知之明",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切合学生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到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