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编辑学角度而言,《国语》的成书并非简单的史料汇编,编撰者以其独特的编撰体例和方法使"资治"、"垂法"的意旨通贯始末,奠定了全书的思想基调。通过对其篇章结构、叙述方法、资料来源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窥探《国语》"以国为别,各自纪年"、"以语为主,籍事寓言"、"依经立说,礼定是非"、"传而兼史,通经致用"的编撰理念,也是其相较其他语类史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旗下太监”一词.因八旗制度而属清朝特有,与“宫内太监”相对应,指服役于王公宗室及大臣宅第之内的太监。自乾嘉时期起.因宫内所需太监剧增.不敷使用.遂屡次出现宫中向王公大臣家中挑取太监之事.笔者以乾嘉时期宫内太监不足额之原因、宫中对旗下太监的掠夺及其所揭示的本质为切入点.再论“乾嘉时期宫中对旗下太监的掠夺”。  相似文献   
3.
清初考据学家何焯对《汉书》的接受,通过考校和评点两方面体现于其著作《义门读书记》中。对《汉书》的接受,何氏并不仅限于对史文的考评,而更进一步"洞彻其表里,通核其时势",将纷繁复杂的汉代历史现象与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加以统一性的思考,形成独特的"汉史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