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付丽旻 《现代教学》2014,(11):36-37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优秀的班主任善于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共同心理文化素质的提升来引领和打造集体,用集体的舆论导向约束、引导个体的行为和价值判断。但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校园文化产生强烈冲击,我们的高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处于情感发展的丰富期和情绪变化的不稳定期,更需要提升传统美德教育的力度,让一些珍贵的东西像种子一样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
高一军训,馨儿的表现差强人意:拖拉,内务凌乱,孤僻、不合群。回校上课经常走神或昏昏欲睡,作为住校生,跟宿舍同学几乎没有交集。成绩中等水平。家访表面看没问题:受过高等教育、有国外工作经历的父母,从事科技产品营销工作,比较民主的小康之家。跟父母沟通情况,他们并不觉得这些现象有问题,只是觉得孩子有性格。班级的岗位不去申请,活动不愿意参加,快一年的时间了,她依然游离在集体之外。即使周围的同学主动跟她交朋友,她不领情也不买账,依然独来独往。问题的症结会不会还是在家庭?  相似文献   
3.
付丽旻  濮虹 《上海教育》2014,(22):62-64
毕业典礼是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最后一项活动,承载着对母校的眷恋、对师长的感恩、对同伴的不舍,同时也是对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个美好回顾,每一位毕业生将从这里开始新的征程,再度出发,开创未来。基于此,毕业典礼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人生难以忘怀的学生阶段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成长的开始。对教师而言,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不舍中又会滋长出另一种牵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