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巧变视角     
【技法阐释】 所谓“视角”,即观察的角度。苏轼《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名句正揭示出客观事物往往有着多方面的特征,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花红叶绿,异彩纷呈。同样,写作也有个视角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有言:"课文无非就是‘例子’。"课文既为"例子",当然就是开启未知大门的钥匙,对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是不少学生平时阅读课文,仅仅把它视为分析鉴赏的"例子",而没有一种从课文中学习写作知识的强烈意识。  相似文献   
3.
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言为心声",精彩的对话不仅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的主旨。因此,对话描写就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思的过程中,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框架,借助对话描写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拓展文章的脉  相似文献   
4.
讲到文学典型时,别林斯基有言:“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鲁迅笔下的阿Q正是这样的人。他质朴而又狡黠.自尊而又自贱,保守而又趋时,蛮横而又卑怯,敏感而又麻木,而“精神胜利法”更是他性格中最为突出和显著的因子,这种独特的个性正充分地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性”。所以,当《阿Q正传》一段段陆续发表的时候,有许...  相似文献   
5.
[技法阐释] 立足于名著和史实的坚实基础,将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重新改编,从而表达出一个与文题密切相关的主题,此之谓“故事新编”.文坛上,开此先河的当为鲁迅的《故事新编》,内中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八个短篇,无不充分发挥“新编”的战斗作用,使读者透过夸张变形的情节,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悟出针砭时弊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真题回放 乘车经过县市之间的交界处时,人们常会看到"××(县市名称)欢迎您"这样带地标性的标语,让人倍感亲切的同时,也产生一种欲了解该地的心理. 请你以"_______欢迎您"为题写一篇作文,展示本市(县、央企)特色,如风土人情、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产品、特色风景、特色人物等,让想了解的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要求:①先补充题目,只能填你所处或曾生活过的县市、央企名称,如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洪湖等;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③不得暴露考生真实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7.
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有写“虚”和记“实”.所谓“虚”,一般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一般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前者抽象,后者具体.构思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诉诸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借助它们来叙事、抒情或说理,从而反映生活的某一方面本质,表达既定的文章中心,这种技法就是“化虚为实”.  相似文献   
8.
所谓波澜,是指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写同事件的变化、起伏。避免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事实上,许多事情的发生都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有迂回、有曲折的。  相似文献   
9.
一技在写作论坛上,有两种现象历来被视为文章之大忌:或者下笔如脱缰野马,漫无边际,远离主旨;或者行文似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不中要害。其实这也是我们中学生作文最容易患的通病。然则怎样避免如此弊端?有一妙招名叫"一词(句)立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