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正>"治理"这个词是一个热词,大家用的非常多,似乎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要从"管理"走向"治理",好像"管理"是一个过时的词。但实际上,在新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加强管理,改进管理。在构建管办评分离的新体制下,在管理方面有诸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重视 ,并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而校本培训所涉及到的一些诸如校本培训应坚持知识导向还是能力导向、应注重补偿性还是发展性、应强调外部控制还是自我控制、应坚持以校为本还是以师为本、应崇尚简单运用或是追求创新等根本性问题却值得深入地研究、认真地思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深对高等教育概念和本质的理解,需要从逻辑上展开,即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它的运作自始至终离不开人和社会。笔者从高等教育的本质,即高等教育与人和社会它们之间的相互矛盾关系出发,探讨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在各地分布的不平衡,带来的是各地人学机会的不公平。虽然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含义有 不同的理解,但无论作何解释,如果人们进人高等教 育系统的机会不公平,再谈其它诸如过程的或结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期的“异化”范畴带有浓厚的抽象人本学色彩,而后期的“物象化”范畴更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更能彰显当下的历史现实,即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按照卢卡奇的逻辑,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呈现出更为深刻的意识形态性质,一个显豁状况是人的生存呈现为“拟真”的“物象化”世界。身体哲学理论所彰显的主体间性逻辑有力回应了新的意识形态批判课题,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同样蕴含着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为当代人类社会走出这种生存困境提供一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谈高校办学成本的递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是指从事一项活动消耗全部资源的经济价值 ,成本的概念早已突破了企业生产成本的范围而推广到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目标是以成本的最小化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而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并不以追求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相反 ,学校教育成本的分析与核算却存在着追求成本最大化的倾向 ,因为学校教育成本具有不断递增的特性。正确认识学校教育成本的这一特性 ,对于学校教育成本的分析与核算、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经费投入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物质生产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痛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正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但高等教育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并非是不可调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我们转变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念,考虑高等教育质量的特性,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趋势,处理好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精英教育机构与非精英教育机构的关系,从而不断解决高等教育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努力实现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讲求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是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永恒话题 ,研究认为 ,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既相互联系 ,又存在区别 ,学校从追求质量到追求效益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在高校办学过程中 ,办学成本往往成为办学质量高低的“信号” ,学校对质量的追求往往演变成对成本的追求 ,这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加以防止。借鉴企业界的有益经验 ,高校需要树立质量成本观念 ,进行学校质量成本的分析 ,并以此来促进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关于体罚     
一、体罚为何屡禁不止? 应该说,体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从“严师出高徒”的激励到“教不严、师之惰”的鞭策。都要求教师用一种严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种“严”无外乎就是用戒尺、鞭子之类的“教具”来管教学生,通过采用这种造成学生身体痛苦的手段,来最终达到管教学生的目的。于是“体罚”这种教学手段便应运而生,并且,在新的形势下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比如,在罚的内容上有直接的体罚如打脑袋、打耳光、打嘴巴、打手心、打屁股、扯耳朵、刮鼻子;有间接的体罚如罚站、罚跑、罚  相似文献   
10.
一潜课程,是潜在课程的简称,它首先是西方课程领域中崛起的研究课题,也是当今世界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我国,潜课程又称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或非正式课程等。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与显课程不同,潜课程不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学术性知识体系,而是无意识、无计划的、非学术性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显课程主要是体现人的认知结构,而潜课程则主要是针对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潜课程是高等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