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审视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题,就会看到这样一种趋势:话题作文已取代其它几种中考作文命题,占据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话题作文以它的开放性赢得了出题者的青睐。考生如何写出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写出对话题作文的独到的见解,话题作文的拟题就是一把能否打开评卷老师心门的钥匙。一、话题词扩展拟题法顾名思义,话题词扩展拟题法就是“话题词 修饰词(限制词)”的一种拟题方法。由于在话题词的基础上加上了考生那极具个性色彩的修饰词(限制词),整个题目就呈现出一定的独创性。如2001年…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课文的翻译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因此,字斟名酌的翻译是文言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组织学生讨论《工之侨献琴》一文中“使国工视之”和“乐官传视”的“视”的翻译时,从这个字的翻译上发现这则寓言有几个问题值得商讨。教参“译文”把“视”译为“看看”,笔者认为这里的“看看”包括下面两种理解:一、不负责任地随便看两眼教参“课文评点”上说:太常、国工、贵人、乐官这般人并不看重琴的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古不古,“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稀世之珍”。正是根据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3.
应试作文中对于如何写就一篇情文并茂、令读者(评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优秀作文,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各自的意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这里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笔者认为,想要成就一篇高质量作文,应该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时关注这样的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从事初三快速作文教学的教师时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许多学生初一初二时作文写得情真意切,生活味很浓,上了初三作文不见进步,作文立意还是停留在原地不动。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对作文立意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上新台阶的缘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体会,谈谈我在作文立意创新上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无意中看到有李正坤的一篇论文《<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小议》,它否定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使君是一个好色鬼,认为使君是诗人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虚构使君是为了更进一步反衬出罗敷的美丽,流露出官本位思想(使君对罗敷的审美具有权威性)和说明美的超时空性。这篇论文言之成理,见解独到,发现了使君在文本中的准确定位,为被读者冤枉了使君伸了冤,读罢不禁为该作者的慧眼独具叫好。可是叫好之余,我发现一个问题没有深入挖掘下去,现提出来见教于大家。2003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教师用书第295页的课文说明里说:…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能成为名篇是不是名人效应呢?我没有觉得《社戏》妙在何处。  相似文献   
7.
审视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题,就会看到这样一种趋势:话题作文已取代其它几种中考作文命题,占据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话题作文以它的开放性赢得了出题者的青睐。考生如何写出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写出对话题作文的独创性见解,话题作文的拟题就是一把能否打开评卷老师心门的钥匙。笔者曾有幸参加过遵义市余庆县的中考作文评卷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凡名家名作,非常讲究用语的字斟句酌,因为字斟句酌的用语直接关系到语句意思的准确表达。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种错位用词体现了名家用语的生花妙笔,现举两例分析如下:1、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见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见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像上面的“并吞”和“魂灵”这两个词,打破了平时的用语习惯,对常用词“吞并”和“灵魂”进行错位使用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能成为名篇是不是名人效应呢?我没有觉得《社戏》妙在何处。“有何理由呢?”笔者问。“题目既然是《社戏》,那么内容就该着眼于写社戏嘛,但课文的‘正房子’似乎搞成‘偏厦’了:一开始略写‘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和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这是铺垫的笔法,我们理解;接着详写看社戏前的波折,为下文写看戏蓄势,我们也理解;然后详写夜航去看戏,借以烘托看戏的急切心情,我们仍然理解;可是,正当‘我’和少年朋友们的胃口被吊起来的后,课文写社戏又着墨不多,演的戏又让人大倒胃口,这就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