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流亡(Exil)作为一个话语符号,它是人类个体或群体最悲惨的命运之一,处于一种生命断裂的状态。对于处在流亡生存体验中的流亡者而言,其终极目的即是寻求对自我的"认同",以便在隐喻的意义上获得一种"在家"的感觉。本文主要论述作家萧红的流亡及流亡在萧红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三元催化转换器在当今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使用越来越普遍,是车辆排放达到要求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并对三元催化转换嚣的检查和维修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以他的写作真正实现了文艺大众化的方针,在特定的时期被树为"方向",成为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楷模;建国后,赵树理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人生境遇上都遭遇了磨难,"方向"的意义完全被剥蚀,从"宠儿"变为"弃子"。造成这种转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赵树理写作与特定时期的接受语境特别是意识形态语境对他的规约有关。因此,从接受语境的角度分析"赵树理现象",可以揭示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意识形态话语对作家的创作要求与作家执著坚守自我写作理论主张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4.
任晓兵 《考试周刊》2008,(50):215-216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多种途径,对教学过程作很好的反思就是有效途径之一。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工作的多次重复,而没有任何的提高。实际上,教师  相似文献   
5.
6.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彰显出的一鲜明表征即是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可以说,沈从文的乡村生命体验给了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都市生命体验则给了他理性关注民俗的思致,它们共同为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言说民俗进而生成文艺民俗美学思想提供了平台;这种对故土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眷恋作为沈从文都市社会生存中被现实激励生发出的主体性意识,对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深刻影响。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前,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市场发生了"井喷"现象.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于1925年写作起笔开始至1927年底离京赴沪这段时间内写作的乡土小说,建构了以一种“内部他者”身份的视角审视湘西苗族族群的“湘西记忆”。这一“湘西记忆”相对于“地贫民疾”或“香格里拉”的对湘西的偏缪认知而言,无疑是真实湘西镜像的一个侧面;而这一真实的湘西镜像在小说的叙事中得以生成,和沈从文运用民俗书写建构对湘西苗族族群认同的策略是分不开的。这即是说,在这一阶段沈从文写作的乡土小说中有着一条亦显亦隐的思致脉络:通过对湘西的民俗书写建构苗族族群的集体记忆,进而实现自我对苗族族群的“族群认同”,生成自我对苗族族群的一种心心相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实现对自我在都市早年生活中强,烈失根感的补救.  相似文献   
9.
魏微的小说以温和的叙事苦心经营生命历程、执著揭示生存困境,是对欲望时代生命存在本质的沉思与理解,也是对欲望时代生存方式的质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魏微的部分小说纳入存在主义的广义范畴。本文试论魏微富有誉声的三篇短篇小说:《父亲.来访》、《化妆》、《异乡,》以此为例看魏微小说对悖谬生存的描述,揭示作家创作的现实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语言运用是他实现其诗化文体的一个重要形式。"小说文体的实质不在于表达了何种故事情节或思想内容,而在于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言体式去表达……相同的思想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表达,因而,语言表达体式的差异导致了文体的差异……"。[1]语言的锤炼是沈从文始终重视的因素,他说:"文字是作家的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